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预案
作者:益农中心小学第一分校 倪灿忠

  教材理解:
  本次习作(浙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写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目的在于激发独立生活欲望,培养自理能力,调动学生反思生活和自主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基于第七册已学过“怎样有条理地写好一件事”,再加上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学过写事的课文,第二单元已写过有条理、较具体地记叙一件事的看图作文《放风筝》,这都为写好本次习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本次习作重点在于在巩固,难点在于提高。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基于这一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的需要,并使这种内驱力贯穿习作训练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本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取材,鼓励抒发真情实感,提倡个性化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分段、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阅读范文和课文,实践探究,领悟写作规律;在交流和赏析中,逐步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积累习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乐于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生活及自理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确定写作素材。
   1、欣赏激情,启发回忆,唤醒情感。
    (1)课件播放美国儿童影片《小鬼当家》片断。说一说:影片展现了一个美国小孩什么情况下的生活经历,观看以后,有什么感想?
    (2)启发回忆: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还记得爸爸妈妈外出了,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还记得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吗?
    (3)出示课题。
   2、拟定文题,填写下表,先想后说。
     遇到情境题目
     战胜孤独、害怕
     自己照顾自己
     面对生人
     ……
   3、小组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确定内容。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拟题和选材的思路,教师给予及时点拨,并引导学生选择有趣、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
  二、读写结合,领会写作规律。
   1、阅读范文,感知规律。
     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习作,读后说说感受,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归纳:
    ①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晰,条理清楚,但其顺序可以变换;
    ②抓住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展开细腻生动地描写。
   2、阅读课文,印证规律。
    (1)出示课件(节选自本册教材《幸福的回忆》):
      我真幸运,7岁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那张大照片,一直挂在我家客厅里。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我就会想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980年7月6日,我随妈妈上峨眉山游玩。一路上,我蹦呀跳呀,挺高兴的。突然,我发现前面有许多人纷纷汇聚拢来,而且似乎都很兴奋。妈妈跑上去一打听,原来是邓小平爷爷来了。“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妈妈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
      …………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过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千里马的妈妈也一起来!”邓爷爷向妈妈招招手。妈妈挨过来了,周围的人也挨过来了。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地一笑。“喀嚓”,在这幸福的时刻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思考:节选的这几段话分别是整件事情的哪一部分?它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好处?集体讨论,引导归纳:
      (这段话中,作者先交代结果——
      引出“看到照片”,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回忆当年的情景”,其中节选的第二自然段是起因,最后一自然段是结果,呼应开头。这篇回忆性的文章采用变序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娓娓道来,使文章生动紧凑,浑然一体。)
    (2)读本次习作中附的例文,读后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害怕”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①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闹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环境描写)
      ②我想,还是做作业吧,可是写字的时候,手在颤抖,因为我太害怕了。(心理、动作描写)
      ③我望着窗外,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动作描写)
      ④“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我心理默默地说道。(心理描写)
      ⑤已经9点多了,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动作描写)
       思考:这些分别是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集体讨论,引导归纳:
       (准确细腻的心理及动作描写,再加上适当的环境烘托,生动地刻画了小作者的“害怕”。)
   3、实践探究,运用规律。
     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来设计和组织你选定的材料?
     指名若干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三、构思起草,点拨写作方法。
   1、点拨:
     描写爸爸妈妈不在家的事,不能平平淡淡,要有波折,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巧妙地安排好故事情节。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
  四、相互交流,反复修改习作。
   1、学生自读,自改习作。
     出示建议:
     ①可先把句子改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②对照“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条理清楚”和“描写生动、具体”的要求进一步修改。
   2、小组内相互传阅习作,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对作文作了哪些修改。
  五、佳文赏析,激发成就动机。
   1、指名若干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
   2、读后师生共同评议,然后请读文的同学自己给自己写一条评语。
   3、小组评。模仿以上方法,让没有读过习作的同学在小组内读,组内展开互评。
   4、根据学生建议,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自己为自己写评语。
  六、总结谈话,领悟写作真谛。
   1、指名若干学生畅谈本次习作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或忍俊不禁,或扣人心弦,或发人深思,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独立生活画卷,老师也为大家敏捷的才思,生花的妙笔所深深折服。老师在想,如果把大家的故事拍成中国版的《小鬼当家》,一定不会比美国版的逊色。独立生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生活自理是第一步。我们要从小学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很多同学已经坚实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把“写作”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你的生活定会充实而有意义。
 
  《爸爸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训练目的
    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三、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
   2.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
     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现在,请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一篇想象作文,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习作成文附: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王旭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用手试试,嗯,够滑。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
  评语:
  
这篇习作风趣,令人忍俊不禁,把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