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谜语

《谜语》教学设计之一
李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则谜语组成,谜底分别是人的两种器官:眼睛和耳朵。本课要求学会8个生字,1个偏旁。字词可以让学生在猜谜中掌握。两则谜语结构类似,第二则谜语可侧重自学。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猜谜的方法。难点是分清“猜、请”和“棵、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的眼睛、耳朵的一些特点,知道这两则谜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掌握猜谜的方法。
  2、学会:“语、间、颗、黑、猜、瞧”等8个生字和页字旁、反犬旁两个偏旁,分清“猜、请”和“棵、颗”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课激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谜语》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
  2、学习“语”字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语”字?(语文书上、课程表上、作业本上、磁带上等)
  用手在课桌上写写这个字。
  二、初读谜语、学习生字
  1、读读谜语
  过了这么久,这个谜语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见见面,我们一起见见它吧!喜欢这个谜语吗?赶紧读一读吧。自读谜语。指名读谜语,读后纠正字音。
  2、学习生字
  ⑴、谜语会读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生字词(中间猜不着请你瞧一瞧一片一颗黑葡萄)请小老师领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⑵、分清颗和棵(出示棵——颗)
  谜语里的“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棵树的“棵”,有什么不同?(偏旁不同)教学“页”字旁。
  口头填空:一颗()一棵()
  三、再读谜语、试猜谜语
  ⑴、认识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相信小朋友能把谜语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谜语。
  ⑵、交流猜谜的方法
  你知道谜底了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学习生字“语”引导学生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观。
  课文插图知道谜底,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眼睛想到的,读懂谜语的每一句话才猜出来的,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请你对我瞧一瞧”受到启发)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有那么多猜谜的方法。老师也有一种猜谜的方法,那就是画一画。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每个小朋友拿出白纸,按照谜语所说的画一画。画后讲评(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理解中间、黑葡萄、上边毛、下边毛所包含的意思)
  ⑶、理解最后一句话
  其实这则谜语中的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谜底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一起读读这句话。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表演瞧一瞧的动作,从中明白瞧用的是眼睛。
  比较猜和请字形的不同,教学反犬旁。
  比较句子:猜不着,你就对我瞧一瞧。
  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
  哪句比较好,为什么?(第二句用了请字显得很有礼貌)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四、朗读谜语,背诵谜语
  ⑴、学了谜语后你可以给别人去猜,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喜欢你的谜语?(为了使别人喜欢你的谜语,在猜谜语时,可以加上表情,加上动作。)自己准备一下,争取把谜语说得好一些。
  ⑵、创设语境,练习交际口语
  假如,你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你的阿姨,你能给她猜猜我们今天学得谜语吗?(提醒小朋友碰到阿姨应主动打招呼;跟阿姨说话时,要有礼貌;跟阿姨分别时,要说再见)
  老师演阿姨,小朋友给阿姨猜谜语。
  小朋友之间互猜谜语。
  五、拓展阅读、编编谜语
  ⑴、老师找了几个有趣的谜语,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几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在听我说一遍。等几个谜底是人的器官的谜语)
  ⑵、今天,我们学的谜语,谜底都是人的器官。你能照着这几个谜语,编一个谜底是鼻子的谜语吗?(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是香还是臭,问它它都懂。)
  ⑶、今天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许多猜谜的方法,小朋友的脑子里一定也有许多谜语,你能给大家猜猜你的谜语吗?游戏猜谜语。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猜出谜底,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通过动手画一画,让学生理解谜语中的词语含义。体现教学的整合性。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朗读,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举两得。
  让学生学了谜语后编编谜语,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谜语》教学设计之二
教育学院 江静
  
  ⒈教学要求:
   ⑴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⑵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⑶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⑷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和课后练习。
  ⒊教学过程

             第1课时

  ⑴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这些生词都是在课文中出现的,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⑵学习生字
   (拿出事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
   语 间 颗 黑 猜 瞧 片
   ①第一个字,我们每天上课都要遇到,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对,我们在课本封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是“语文”的“语”,再来看老师的板书,这也是“谜语”的“语”。它的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说是什么偏旁呢?
    下面我们拿出纸笔,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②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门”字旁的字,它中间是什么字呢?这个“间”是由“门”里面一个“日”组成的,是“中间”的“间”。谁能用这个字造句子?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③这个字我们来观察一下,是由“果”和“页”组成,就变成了“颗”,“一颗糖、一颗星星”。谁能用它来造句?那么它的偏旁是什么呢?这个字是“页”字旁,我们见天又学了一个新偏旁。来我们先把这个新偏旁写一遍。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④这个字是四点底的,它是白的反义词,就是黑。那么我们这里什么东西是黑的呢?大家注意了,黑的里面不是一横,里面是一点一撇。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⑤我们再来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右边是“青”,我们是学过的。那么它的左边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反犬旁”,是由犬字变化而来的,但是它的样子和犬已经不一样了,同学们先跟老师来把偏旁写一遍。我们再把整个字来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这个就是“猜谜”的“猜”,谁能拿它来造句呢?好现在随老师来“书空”一遍。
   ⑥我们知道这个字是和眼睛有关的,它是“目”字旁。我们平时说的“瞧一瞧,看一看”就是用了这个“瞧”字。它的左边是“焦”,但是“焦”是四点底的,我们能不能说“瞧”是“四点底”呢?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瞧”是“目”字旁的。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⑦这个字笔画比较少,谁能来说说什么东西是一片一片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⑶初读课文
   ①学了上面的生词我们就可以看课文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②这里有两个谜语,大家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
   ③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为什么答案会是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其他的呢?
  ⑷作业
   把生字每一个写三遍,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每个词也同样写三遍。

             第2课时

  ⑴导语
   上节课老师问了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为什么答案是眼睛和耳朵呢?”同学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⑵分析课文
   ①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②“中间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③“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④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⑶课后练习
   ①(板书“棵”、“颗”)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而且也很像,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是“木”字旁,第二个是“页”字旁。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
    第一个“木”字旁是用来修饰树木的,我们可以说“一棵树”。谁来用它造句子?
    第二个“颗”我们上节课举过例子,“一颗糖、一颗星星”,这个颗一般是用来修饰圆形形小颗粒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等,谁能用它来造句子呢?
    下面我们来做题目。
   ②(板书“坐”、“座”)这两个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而且也是很像,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别他们呢?
    “坐”是个动词,“座”是名词。所以我们说“请坐”(板书)时要用“坐”,“座位”(板书)时用“座”。我们请两位同学来造句。
    好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中的题目。
   ③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量词,如:一位学生,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下面我们就来做题,这些我们平时遇到的词的搭配是需要我们用新去记忆的,我们要用得合适。
  ⑷试背诵课文
  ⑸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新词,预习下一课。
 
  
阅读(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