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浙江嘉兴小草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
    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读

                 《江上渔者》说课

  《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美,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具体来说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朗读中理解诗意
  在出示古诗以后,我通过三步的朗读,第一步,将古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书写练习;第二步,试着读出古诗的味道;第三步,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古诗的意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忽略了古诗教学中的解释,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通过说画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二、启发想象悟诗情
  “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黑格尔)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学生理解往来的客人爱吃鲈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客人们会怎么说,让学生感受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为体会捕鱼的艰辛奠定基础。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给画面上添画小舟,让学生直面诗句,与诗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第二步,让学生想象江上渔者在风浪中捕鱼可能遇到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感受渔者捕鱼的艰辛。
  三、组合、写话,提升
  在学生感受渔者捕鱼艰辛的基础上,通过与《悯农》的组合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话,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写的话其实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展现。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 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2 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 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 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 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质疑。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 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 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 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 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 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 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 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 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 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材料: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
   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二、朗读古诗《江上渔者》
   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三、古诗表演《江上渔者》
   1.根据古诗的意思创编情景剧《江上渔者》。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四、古诗绘画《江上渔者》
   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
  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唯一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
    称赞 范仲淹 南来北往 艰辛 危险 波涛汹涌 酒楼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是不是字音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了。
   2.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把范仲淹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听到的用横线、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3.指导着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这一句。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些什么?(从“肉嫩味鲜”这个词知道了鲈鱼的味道太美了。从“南来北往”知道了客人很多。)
     那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酒楼里坐满了客人,他们都不停地称赞鲜美的鲈鱼。)指名读句子,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
   4、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不住地称赞鲈鱼的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上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里的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江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江面上风浪很大,一只渔船在风浪里起伏。)从哪里知道风浪很大?(从“波涛汹涌“这个词知道的。)师画简笔画大波浪。
     师:江面上风急浪高,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一浪追着一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波涛汹涌。
     师出示一只渔船做动作。师范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被卷上浪尖,”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又被打入浪谷。”此时,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危险、害怕、紧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两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这时,师在哀怨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
     全班合着音乐齐读这两句话。
   5、那么,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范仲淹又是怎么想得呢?
     指名学生回答。(范仲淹想,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从这句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渔民捕鱼是多么辛苦和危险啊!)师:“艰辛”就是指的辛苦、艰苦。想象渔民如何艰辛,如何危险。指名说。
     范仲淹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渔民,所以他想到——引读“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指导读好这一句。
   6、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孩子。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江上渔者》。
   7、那么,同样到酒楼里吃鱼的客人,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有这种感受呢?(因为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因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四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老师范写这四个字。
   4、生练字。并提醒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一笔压着竖中线写。

  板书设计:
             10、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第二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