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述评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近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习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习习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习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1、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
  鉴于网络环境的具体特性,我们在这次信息实践活动中基本尝试这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化探究型”教学模式。具体有如下四个环节:
  (一)激情设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并围绕学习任务设疑。
  本课中,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回忆课文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再次体味“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激发起学生们对本次活动的强烈兴趣。
  面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教师应启发围绕学习任务,拓展思路多提问题: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对照本次活动的要求,你们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经过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网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安排学生将这些问题发表于BBS讨论区。
  (二)组织指导阶段。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并组织好组内分工协作。
  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对网络课件的使用给予指导。让学生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积极参加讨论,及时将获得的资料发表于BBS讨论区,与同学们共享,并学会分享别人的信息资源。还可对具体学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给予指导。
  (三)自主探究阶段。
  这是本次信息实践活动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同时教师对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组织调控,交流答疑。
  学生们可以进入“本地资源区”查阅本地服务器中的资料、校园网络资料中心的资料以及学生们已经收集整理后的材料,也可以进入“Internet世界”利用课件链接的搜索引擎访问互联网搜集资料。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BBS讨论区”向同学和老师求助,可以在“BBS”中阅读他人的资料,也可以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与别的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在搜集好材料完成了写作后,还可以将作品发表于“作品展示区”供大家欣赏,在相互的欣赏评论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价值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对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调控。同时,教师还可进入BBS,组织指导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分工协作,为提问者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
  (四)总结评价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价值肯定。
  在学生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发表于作业展示区后,各学习小组可以相互阅读“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和互评。教师可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本次活动作出总体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评价时,应着重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活动后,还可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2、关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自主探究型学习的前提就是学习者有“问题”,没有问题,何来探究的兴趣,又研究什么呢?在本课中,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归纳出问题: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面对本课的学习目标你又产生哪些问题?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全班交流,梳理出共有哪些问题,哪些是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本学习小组下一步探究的具体目标。我们在网络教学课件中专门设置一个区域——BBS讨论区,供学生们交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教师可以自己或组织学生把经过讨论后拟订的主要问题整理好先放上去,另外,也鼓励学生们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随时增加进去,供大家交流。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类似科学研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激发学习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学习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学习者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重要任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3、如何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在信息时代,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生活,合作都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且纷繁复杂、真伪难辨,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在本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组织的: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2--4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内部自主分配任务,组织交流,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使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引导组际合作,共创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在一个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各学习小组间可以通过“BBS讨论区”交流发现的问题,遇到困难可以寻求老师或别的小组同学的帮助,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放到“BBS讨论区”中共享,研究的成果可以放进“作品展示区”内展示,供同学们阅读、下载、评价。这一系列活动,无一不体现出主体的张扬,使学生们在有效的合作环境中得到自身主体价值的体验。
  三、关于网络课件的构思
  1、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最主要的就是网络资源。在本课的课件设计中,我们从“界面友好,方便简捷”的原则出发,将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的主界面分为四个区域:资源部分分为“本地资源区”和“Internet世界”两个区,交流部分分为“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两个区。我们可将本地服务器和校园网资料中心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们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放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交流和信息共享设置了“BBS讨论区”,为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设置了“作品展示区”,在“Internet世界”中为方便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了界面简洁的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说明。同时,为使学生能尽快地熟悉课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还分别在主界面中设置了“活动目标”、“交流区提示”、“资源区提示”和“学习建议”等内容,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2、关于信息代理
  在教学设计之前,我们就事先访问了互联网,搜集查阅了大量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为教学设计整理出第一手资料。在制作“本地资源区”时,因为本校校园网的资料尚未完成“索引”工作,学生无法查阅,因而我们就在本地资源区中直接列出了这部分资料。对于互联网中的信息,一开始时我们考虑,尽可能就先做好这些资料的信息代理工作。但是,后来我们反复对照本课的教学目标,认为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课件制作完成时,我们删去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只是在“资源区提示”中简单列举了三个相关网站的网址,且都并不是直接指向有关“鸟的天堂”的具体页面的。这主要是帮助那些无网络阅读经验的学习者的,三个网站分别是:广东信息网 http://203.207.171.4/、江门视讯宽带网 http://www.jmcatv.com.cn/jminfo/ 广东省新会市旅游网 http://www.xinhui.gd.cn/Y11.htm
  四、有关本课的几点思考
  1、关于网络环境下无关因素对学习者干扰的调控
  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分析中,我们把解决“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确定为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教师的适时调控作为解决这一难点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初涉网络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本身的兴趣往往大于他们本来想探究的信息的兴趣。这样,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兴趣的转移,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乃至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且教师对这样的调控疲于应付。总结下来我们认为,在对青少年阶段学习者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教学中,除了学习网络必须具备即时监控的功能和教师必须实施全程监控外,还应多指导和鼓励学习者努力实现自控和学习小组内部的互控。这样的调控对初涉网络的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也较有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2、关于网络阅读中信息的筛选问题
  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在“新浪”的搜索引擎中键入“鸟的天堂”后,只需短短的几秒,搜索引擎就告诉你“共找到6294条有关鸟的天堂的网页信息”。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吧!不过,同时这也是网络学习者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即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信息的筛选首先应是范围的筛选。我们在课件中链接了“新浪搜索引擎”,因为在比较了几大搜索引擎后发现,新浪网的搜索引擎在完成搜索后,还给搜索到的信息作了二次分类,即在搜索结果中又列出“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的图片 鸟的天堂的位置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的地址”等相关检索目录,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再次搜索以缩小范围。同样,在检索时利用关键字组合也可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范围的筛选外,学习者还面临着信息质量的筛选。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有许多都是重复的,真伪也需经进一步辨别。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这在小学生中是较难达到的,也是我们目前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相信,随着“十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业的飞速发展,Internet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为学生网络学习服务的专业化网站和专业化的数据库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自主 探究 实践——《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 周月芳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明目标 探教法——《鸟的天堂》教学谈
江都市邵伯中心小学 濮红芳
  
  《鸟的天堂》(人教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教材大胆而又科学地确定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要求与训练重点。无疑,突破陈规,势在必行。笔者在本课的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体验。

  一、明目标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学科性质,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要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后“思考·练习”设置精妙,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因而把它作为本课的目标任务,就不会导致教学内容芜杂,加重学习负担。这一认识,使我明确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教法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具体做法梳理如下:
  (一)激趣
  1.肯定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那么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强制性的思维活动,难以结出创造性的成果;反之,发自内心的自主思维,往往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效果。如在探讨“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深进泥土里。”一句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动手作画,凭借简笔画介绍榕树的奇特、繁茂;有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好奇之意、惊讶之感、喜爱之情……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赏析同步。兴趣来自于形式。在感知课文语句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生动的录像画面,使得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丰富多彩,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当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伴着柔和的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个个睁大双眼,惊叹不已。带着直观的感受再读课文时,我感到,字里行间的大榕树活了!趁势,我问道:文中作者表达得到位吗?学生们兴致勃勃进入文中品读、鉴赏……
  3.放飞想象。追求理解的深刻与表达的有血有肉,就必然要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想象原本就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述说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本应是十分自然、十分快乐的充满童趣的事。如一同学在介绍“鸟的天堂”的热闹时,列举了“麻雀”、“黄鹂”、“乌鸦”、“喜鹊”等他所熟知的鸟名。对这小小的“创意”,我大加赞赏。此举迅速加快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激发了大家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情绪高涨,众说纷纭。甚而有同学生动地描述了数年后“鸟的天堂”的情景:榕树更加繁茂,覆盖了天马河大半水面;鸟儿成群,屋巢精致,规划统一……我完全陶醉在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眼前的一个个“小机灵”隐约成了欢快的鸟儿……

  (二)导学
  1.巧点拨。学生被激活了,可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达成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对教改的一大疑虑。怎样平衡“灌”与“放”,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不能偏离重心。《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在课文的第七、第八自然段和第十二、第十三自然段。尽管学生的思路迥异,但也不难协调“民主”与“集中”。如在交流“思考·练习”2时,部分同学喜欢的句子不在“重点”之中,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实在无可厚非。其实,不必固执地追求形式上的同一。对于“目标句”,我让喜欢它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后,引导其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巧设一环: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其他同学欣赏。这不,读的同学声情并茂,欣赏的同学回味无穷,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到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2.善启发。文中佳句、好段着实需要细细品析。可如何才能在欣赏之余,挖掘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其实方法很多:探究讨论、品读感悟、对比发现……如在感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时,我有意识地把逗号换成顿号,启发学生对比体味。很快就有学生欣喜地向我汇报,逗号给了他想象的余地,读起来抑扬顿挫,也更能表达出喜爱之情。瞧!作者的手法多么精妙啊!学生深受启发,进而探讨起“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引号的使用学问……
  3.课内外结合。单纯的课内知识,毕竟有限。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课程资源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课上,在练写“鸟的天堂”解说词时,我深切地感到了此举的意义所在:拘泥于课本,“导游”的知识广博怎能体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