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教材分析
这次综合学习活动是围绕“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这一内容展开的,目的是扩展本版块教材所学的内容,强化“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学习意识,了解更多的关于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4.学习科学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5.能对别人的话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2.能对别人的话进行正确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
(1)学生分小组搜集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可以列举搜集到的科学家的名单和故事,还可以搜集相关人物的图片、音像、乐曲等资料。
(2)学生自渎欣赏、鉴别、挑出最喜爱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做充分的个人准备。
教学过程
1.激趣、谈话导入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好几篇关于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吗?(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2)师:课前老师也让大家分小组搜集了很多关于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把你们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看看我们今天的“小小故事会”中谁表现得最出色。(课件出示题目)
2.小组交流汇报
(1)指名说一说搜集了哪个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加强合作,相互帮助,提高每个成员讲故事的水平。)
(3)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生分小组介绍搜集材料的情况,典型材料“图片、磁带、光碟、文字资料”可以向同学们特别推荐。)
(4)小组之间互评。(学生点评各小组讲故事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以正面鼓励为主。)
3.教师讲故事
师:看见同学们讲得这样精彩,老师也想讲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教师配乐讲故事,同时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4.联系实际谈体会
师:同学们,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围绕这些故事谈自己的体会,总结提高,丰富知识。)
5.表扬鼓励,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科学家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你们都能向他们学习,勤于提问,善于思考,做一名博学多才的人。
6.作业设计
把你了解的这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伴教锦囊
1.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看到风车磨坊可以磨面,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风车,但小风车太小,不能借助风力,牛顿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一只老鼠绑在风车的轴上,在老鼠的前面放一点食物,老鼠向跑去吃食物,但受绳子的限制,永远跑不过去,而牛顿的风车却被它带动了!
2.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3.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课后反思
《小小故事会》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扩大课外阅读量。
2、学会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并具有根据需要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扩大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分组搜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还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和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童年的问号》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同学们分组搜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还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和照片。
二、老师想现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1、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热爱大自然。7岁时被妈妈送到了学校。从此,爱迪生每天都要端坐在教室听恩格尔老师讲1加1等于2,或者说2等于1加1。爱迪生开始在课堂上琢磨其他的事,例如他想:既然摩擦动物的毛可以生电,那么,如果把电线接在猫身上,再用力摩擦猫的毛是不是可以发电?恩格尔老师最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于是他经常呵
斥爱迪生,爱迪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更让恩格尔老师恼怒的是,爱迪生还爱冷不防地问些令人难以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为此老师跟家长说这个学生跟不上学习,令家长将孩子领走。爱迪生的妈妈说:“据我观察,爱迪生还算聪明……”恩格尔反驳道:“不不不,他总考全班倒数第一!并总提荒唐古怪的问题,例如他问:‘老师,为什么2加2等于4?’等于4就是等于4,这还要问吗?”妈妈不以为然地说:“恩格尔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算荒唐的问题巴!当牛顿发现一个苹果掉下来,提出了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却成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步。我们能说,牛顿不该提出这样的发问吗?”
恩格尔一时不好回答,可他还是坚持己见,边敲着桌子边说:“牛顿是谁,您的孩子又是谁,能相提并论吗?”
爱迪生一生中惟一正规的教育就这样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爱迪生对妈妈说了一句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妈妈,长大后我要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发明家!”
二、把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可以自己讲,也可以合作讲,还可以表演等,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然后小组推荐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
1、。学生自愿到前面来交流,也可以小组推荐交流。其他同学听一听,评一评,哪位同学讲得最好。
2、展示图0片,为大家解说,其他同学轮流参观。
3、说一说,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举行一次《我最喜欢的科学家》小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