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二
魏燕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三
执教者:陈凤仙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课文网》提供的文章〗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 詹玲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你正在浏览《课文网》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五
江西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付蓉

  学习目标
   ①学会“箩、杭”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①按要求语系课文,自学生字词料。②查找有关桂花数的资料。
   ③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自读提示明要求
   ①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②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③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⑤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语句悟情感
   ①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③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④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⑤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⑥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⑦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六
南昌市船山路小学 关 丽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七
栖霞区教研室 陈道佩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八
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王春燕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 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 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施敏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设流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4.初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
   5.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6.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8.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9.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出示: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5.写作反馈。(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6.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已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了!其实,当时作者的父母亲也都在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桂花雨中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我念中学的时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说什么?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6.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句)
   7.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你们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就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想再读一遍吗?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阅读(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