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语文天地二

《语文天地二》导学案
主备人:刘飞霞
  
  课题:《语文天地二》导学案课型:问题探究课

  【学习目标】
   1.整理查阅,搜索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
   2.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
   3.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4.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书"的成语,预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积累词语
    (1)各小组进行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理解的词语。
    (3)摘抄积累。
   2.说说词语的运用。
    (1)小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说造句,推荐说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2)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可以进行想象等。
   3.播放词语课件。
    (1)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二、初显身手
    学习有关书的名言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后要经常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笸(pō pǒ)箩(luǒ luò)       觅(mì jiàn)
     万卷(juàn juǎn)书          哭啼(dī tí)
   2、我来读拼音写词语。
      miǎn qiáng       piān zhāng
     (      )    (       )
       qíng xù        qì fèn tián qiōng
     (      )    (             )
   3、仿例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朦胧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哭哭啼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我的"长生果"》

  一、导入。
    同学们,大概一提起写作文,不少人就会叫苦,不愿写也不会写。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只要认真阅读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如果你按照作者说的办法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学生查工具书,扫清词语障碍。
  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并列表概括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深入理解
    作者怎样通过叙述读书作文的情况,揭示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归纳中心,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五、指导学生分析过渡和照应方面的特点。
  六、指导学习品味语言。
   1."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来理解。思考:"长生果"与"营养品"含义完全一样吗?为什么标题不说是"我的书"或"我的精神营养品"?
    提示:"长生果"与"营养品"都是比喻的说法,含义有重合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营养品"主要指出对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实、强健、发展。"长生"也含有这层意思,但不止于此。这个比喻还指书本身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果实),此其一;其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本篇虽然重点讲的是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但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很高的层次上,所以标题里用了"长生果"而不取"精神营养品"等,含义显得更深,给人的启发和联想余地更大。
   2.改写第2自然段,删去所有的比喻,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其语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为--"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高兴欢快。"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较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很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像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又是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天籁小巧玲现入了乐章),二者之间用"视""听"二字联络,用"愉悦"一词总领。
   3.画出课文中读书使"我"入迷的词句,前后联系起来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关的词句有--
    ……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
    ……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
    ……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地阅读…醉心阅读……
    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
    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
    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
    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我"读书的特点是"入迷"。最能体现这种"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痴"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还有多种类似的说法。如果读的是好书,那么"入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不能止于"入迷",还要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评析、鉴赏等);读书要有所选择,格调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书,坏书,也可能会让少年人一时"入迷",这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4.熟读第10自然段,选出几个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词加以评点。
    提示:"拂""撤""挡""捧起""奉献"这一组动词可以放在一起品评;三个"爱她的……",这一组排比句可作评点:"灿烂"这个形容词用得大胆、新颖,有特殊的表现力。
   5.熟读第12自然段,思考:"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互相换一换好不好?使用"鲜味"这个口语化的词好在哪里?
    提示:"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是同义词,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但课文里的这一句,前面讲的是"构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设计筹划,所以"别出心裁"用在这儿恰到好处,不宜换成"与众不同"。"鲜味"含有新鲜感强、不落俗套的意思,这样的写法和语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这个口语化的词,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表述习惯。
   6.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经读过的书,与她所说的"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有什么不同?
    提示:书一旦成为书,它就定型了,凝固了,虽然来源于社会人生的土壤,但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认识。"社会人生"则不然,它时时刻刻在变化、发展,随时有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随时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认识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写的书再多,也只是"社会人生"这棵大树的一个果实。此外,笔写的书是从"社会人生"中来的,不联系书的母体,就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了书不去实践,懂了道理学了知识不去运用和验证乃至发展,读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总之,一本书容易读懂,而"社会人生"之书,要想读通,绝非易事。作者因此颇有感慨,这也启发读者--应该把醉心读书与深入实践结合起来。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始于"博学"而终于"笃行"。
  七、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一)、学生讨论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
   2、要安排好读书时间。比较厚的书,要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读。
   3、晚上读书效果比较好,就把每天读书的时间安排在晚上。
  (二)指导学生如何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1、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2、看内容提要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3、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三)怎样选书
   1、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需要的书。
   2、注意是不是好书,是不是精品。
   3、看看作者是不是名家,是不是有知名的,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
  二、讨论各种读书方法
   1、朱熹的读书方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第四课时

  一、制定读书守则
    读书时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学会使用目录。
    边读边想象书中描绘的情景。
    先要读懂,再评论。
  二、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读一读。
    (1)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
    (3)学会使用目录。
    (4)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
    (5)先要理解,再评论。
   2.议一议。
     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
    (1)小组讨论,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
    (2)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
  三、单元小结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他人评价
 
  《综合活动》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
    同学们,冰心奶奶说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行动起业,一起来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让书照耀着我们每一天;让书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吧!
    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
   1、轻声读文中内容,想想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2、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
   3、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浏览书的大致内容:
   1、说一说:你快速游览过一本书吗?你觉得快速游览书籍有什么好处?
   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到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三、选择要读的书。
   1、说一说。鲁迅先生说:“只读一种书是非常有限的。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读些什么书?是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呢?
   2、议一议。小组内议一议谁的选择方法最合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书方法。
   1、说一说。在小组内说说你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的?
   2、议一议。我们应怎样读书?
   3、读一读。读了课文内容,看看古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读一读。读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议一议。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
  三、单元小结。
   1、说一说。学习本单元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
   2、评一评。先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评价,再由他人评价。
  四、教学反思。
 
  《综合活动》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
   2.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话导入
    板书: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轻声读文中内容,想想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交流。
    (3)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内容上和时间上的安排。
      ①内容上:
       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不能泛泛而读,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②时间安排上:
       A.读厚书时要把时间化整为零:读书时要集中时间来读。
       B.根据个人特点,爱好,选择最佳时间来读。
       C.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读书与学习的时间。
   2.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
   3.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评议,评出最合理的安排。
  二.浏览书的大致内容
   1.说一说:你快速游览过一本书吗?你觉得快速游览书籍有什么好处吗?
   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到迅速了解书的内容?
    (1)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浏览一本书的?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2)全班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方法。
      ①看目录,看内容提要,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②读过此书的人询问,也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③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
      ④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三.选择要读的书
   1.说一说。
     鲁迅先生说:“只读一种书是非常有限的。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书?是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呢?
   2.议一议。
     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自己选择书的方法,现在在小组内议一议谁的选择方法最合理?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书方法
   1.说一说。
     同学们,上一节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读一本书,你读了吗?先在小组内说说你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
   2.议一议。
     我们应怎样读书?
   3.读一读。
     读了课文内容,看看古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为自己订读书守则
   1.读一读。
    (1)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
    (2)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
    (3)学会使用目录。
    (4)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
    (5)先要理解,再评论。
   2.议一议。
     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
    (1)小组讨论,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
    (2)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
  三.单元小节
   1.说一说。
     学习本单元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
   2.评一评。先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评价,再由他人评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