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我们的手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之一
山东青岛市大学路小学 林 琳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的手》一课则是从友爱的角度选编的课文。全诗共4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各小节的结构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美和构图美。诗的内容浅显,但意境深远,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以“大语文教学观”为基础,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我们四年级教研组成承担了子课题之一的“小学生阅读情感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学生已能从已知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考,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聪明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始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2、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比赛读。
   3、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传递美好的感情)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4)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师生互动。当你握住我的手,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仿写。伸出你们的手,互相握一握吧,说说你们的手是什么?
  五、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六、布置作业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总评:
  本诗清新明朗、意境丰富、图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间。林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么?用手做些什么?在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导入。然后老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从中获得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同时展开更深一层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先师生互动,再让学生合作创编,接着又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既是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对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山东博兴县兴福镇中心小学 穆素芹 胡玉荣
  
  教材分析:《我们的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它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的等人性中美好的感情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在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手所象征的感情,进行仿照编写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你能具体说说我们的手能干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的手》。
   2、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探究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自己喜欢的地方画下来,记下不懂的问题,或者在书上标一标自己的新收获。
    (2)展示读。
    (3)读后评价。(或自评,或同学评,或老师评)
   2、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传递彼此的问候跨越托起星辰欢乐地飞翔
    (1)学生自由认读。
    (2)自主、探究性识字。
  三、精读课文,深化目标。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出示读书建议:?默读诗歌,看看能读懂哪些内容??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打上个小“?”。)
   2、交流汇报。
    (1)读过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你最喜欢哪个段落?谁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2)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评价。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整首诗歌把我们的手比喻成了电线、桥、船和小鸟,那它还会是什么?请小组合作,再仿编一段,来表达一下你们的感情。
   2、小组展示编写。评价。
  五、感情升华。
    大家通过自己仿编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他可以在我们之间形成一种力量,也可以表达一种感情和含义,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关于手的歌《手心手背》和一句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六、作业:
   1、请你回去把这首诗歌献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继续完成仿编。

  总评:
  本诗歌内容浅显,却意境深远,为了能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给学生创造美的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激起学生的感情。此外,在仿照诗歌续编环节中,让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感觉教师在对教材深远意境的感悟、引申上有所欠缺。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之三
顺德区容桂街道南环小学 文剑梅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的手》一课则是从友爱的角度选编的课文。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它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的等人性中美好的感情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学情分析
    本文虽内容浅显,但意境深远,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的意境难度很大,教师需创设一定的情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领悟作者借“电线、桥、船、小鸟”所表达的意思。再者四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在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表达的关爱与情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学习做简单的批注笔记;学习仿写。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小诗,名字就是《手》
    (课件)妈妈的手,是温暖的,它向我传递无边的母爱。
        爸爸的手是坚强的,它告诉我人生路的坎坷。
        老师的手,是有力的,它在我失望时给我鼓励。
        朋友的手,是真诚的,他在我无助时给我帮助。
        手是情感的表达,没有人可以拒绝一双善意的手。(伸手)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手的情感世界,来了解我们的手。(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以简短的小诗把学生带入唯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种美的的意境中走入课堂,更能让学生体会本课所要传达的美好情感。让学生说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想象,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用心灵诵读,走进诗境
  (一)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歌主线
    师范读,生认真倾听。
    师:同桌互读(读准、读顺、读出诗的节奏感)并思考诗歌每小节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金钥匙:“是”有时表示“像”的意思)
    体会作者把手分别比作什么?
    生:课文每小节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作者把手分别比作…….
    指导学生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学写批注笔记:这首诗分别把手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出示课件)练习仿说:我们的手,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感知。通过教师范读,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体会文章的文质兼美。在朗读中领悟诗文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全诗四节,每节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大致相同,第一句都采用“我们的手”是“什么”的句式,在理解关键字“是”字的意思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每节的第一节,串起来读一读,全诗的主线就出来了。这就是整体把握诗文内容,是走进诗境的第一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学生把握诗文内容后,适时让学生仿说句子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为学生后面的仿写作铺垫。】
  (二)再次有感情地读,感悟诗歌内涵
    师:(出示第一小节)
    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大家边听边想一想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的手是是电线。
    师:对,我们的手是电线。(课件出示:我们的手是电线)
    你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吗?
    生:我们的手像电线。(读一读)
    师:由此看来,这是一句比喻句,是比喻当中的暗喻。
    师:课文当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们的手是桥,我们的手是船,我们的手是小鸟。
    师: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加深对“是”这一比喻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运用,做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
    师:你的比喻句很精彩。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电线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生谈读书体会。
    生1:电的功能是使黑夜变得明亮,我觉得我们的手就像电线一样,一边连着爸爸,一边连着妈妈,三口之家充满爱,就像电灯一样明亮。
    生2:电的功能是传递光明传递温暖,我想到了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在公园散步、游玩的情境,特别温馨。
    ……
    师:能用一个词概括你的感受吗?(幸福)(师相机板书)
    师:你真是个幸福的孩子,你能幸福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读)
    师:谁还想来读一读?(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我想大家也同他一样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让我们一起回味这幸福,并把这种幸福和在座的每一位分享吧。我们的手是…(生齐读)
    学习第二节。
    师:(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生:汇报
    生:我们的手是桥。
    师:桥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这样比喻?小提示可以联系上期学的《桥之思》中的“心桥”来理解。
    生1:桥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得地方有了路。我们可以用手写信,打字,打电话,向远方的朋友传递问候,所以说我们的手是桥。
    生2:我根据上期学的《桥之思》中的“心桥”来理解,认为这一小节用手传递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之情,所以说我们的手是一座友谊之桥。
    师:是啊,我们的手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带着这种友好的心情和你的同桌读一读。(师指导,可以两人齐读,也可以配合读)
    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先全班自由读表扬读得有感情的同学再比赛读,最后齐读。
    【设计意图:以指导朗读为主线,适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让语言在头脑中构造出生动的画面与情节,从而真正达到读中感,感中悟。语文教学,要注意课与课的联系、回应,联系上册课文《桥之思》解决新问题,达到温故知新,强化积累的目的。】
    小组合作自学三、四小节。
    师:我们的手不但传递着合家欢乐的幸福,还会传递更多更美的情感。现在大家自由读一读三、四小节,看看你又会有哪些体会和感受。你可以抓住重点的句子,用自己经历过的事说说你对这一小节的理解,小组合作并适当做些批注。
    生:汇报第三小节。
    师:适时点评,指导读。
    师:真诚的心与心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这洁白的帆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那我们的手还是什么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汇报第四小节。
    师: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这种快乐呢,能举个例子吗?
    师: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就让我们快快乐乐的来读第四小节吧。
    生:快乐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没有师过多的说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手向我们传递的真诚、快乐的美好情感。学习做批注笔记也是本课的一个内容,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词句来记录自己的体会。】
  (三)三读,小结升华
    师:我们的手是电线,是桥,是船,是小鸟。他们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美好的情感。(板书)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手还会说话呢,知道手语中的“你好”怎么表达吗?看清楚了,想学吗?跟老师一起做一做。
    生:跟老师学做手语:很高兴认识你。
    师:瞧,我们的手是多么智慧啊,谁愿意跟我合作,一起来歌颂我们的手?我来读第一小节。配乐分小节朗读。(课件《手拉手》为背景音乐,是配画)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老师刚才可是背诵的呀,你敢跟我挑战吗?你会背哪个小节就站起来背,挑战成功的,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生:会背的起立背诵,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文意,体会诗情,在学生的理解层层推进、情感层层堆积之时,师在诗教中加入音乐元素,是诗意教学流的特质。在音乐中诵读诗文是高层次的欣赏美、体验美的情意。使感情升华,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内涵。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也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用心灵倾诉,表达自我
    师:诗歌是语言文字的精髓。读诗,我们被诗所动,我们的手,是电线,是跨越海洋的桥,是远航的船,是小鸟,带给我们幸福的光,传递着问候,扬起洁白的帆,我们的手,真诚与善良。请拿起你的笔来,用心灵倾诉你对手的理解
    要求:
    1、学生仿写诗句或感言。
    2、学生诵读诗句、感言,将诗句、感言写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此环节的一系列活动,是跳开文本学文本,将语言训练、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实现从文本到自我的飞跃。】
  四、回归整体
    我们的手,不仅仅是能打电话的手,不仅仅是能写字的手,我们的手,是爱的翅膀。再次用心灵诵读〈〈我们的手〉〉。
    【阅读教学应遵循从整体到整体的学习规律,如画龙须点睛一样。本环节,点睛之笔是:我们的手,不仅仅是双用来劳动的手,在诗人看来,我们的手,是写满爱的手,是爱的翅膀。】
  五、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
   2、收集西渡的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阅读。

  附板书设计:
              像(是) 传递
              电线 → 幸福
         我们的手 桥  → 友好  美好情感
              船  → 真诚  热爱生活
              小鸟 → 快乐
 
  
阅读(4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