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语文版S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梅兰芳

《梅兰芳》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题并板书。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教师板书。)  
    2.交代任务:研读课文5—14自然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五、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阅读(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