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语文版S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这是表格式的教案。为了大家使用方便,也为了制作方便。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后浏览。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之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之二
刘津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 ttke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婊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 高天流云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 )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 )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说,又说
        ◇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1、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评议,补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 教师总结
   4、 感悟朗读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学生评议
    (4) 练读
    (5) 感情朗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礼嘉中心小学 时勤亚
  
  这是表格式的教案。为了大家使用方便,也为了制作方便。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后浏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闸西龙潭小学 葛德萍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4、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说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教学片段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链接动画,老师描述,学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时间允许,同学们可以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3.配乐朗读。导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五、小结、下课。
    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评点
  一、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在思维中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放飞蜻蜓》我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本课后,我出示了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者:曹仁花
  
  这是表格式的教案。为了大家使用方便,也为了制作方便。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后浏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2—10自然段:
    1、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
          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填表:
  特点 作用 尾巴 一节一节,又细又长。 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眼睛 很大,结构很复杂。 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课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自由读文,划出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5、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6、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个人简介、名言、伟人们的题词。
     简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题词: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四、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陶行知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