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语文版S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江雪

含英咀华品真味——《江雪》教学
吉春亚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对称美,“千山”对“万径”,“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2、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六、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江雪》导学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课前预习
    读通读顺课文,能背诵课文

  学一学
  一、词语积累
   1.千山:所有的山。
   2.绝:绝迹。
   3.灭:消失。
  二、难句讲析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上已不见鸟的影子,所有的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踪迹。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舟上,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一个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练一练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二、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江雪》是什么意思

  读一读
  按照重音和节奏朗读这首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
    孤舟娑笠翁,
    独钓江雪。
 
  《江雪》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学设计之二
山东省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霞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目的就是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努力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由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听一听的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再现于学生的心目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更受到了“古文化”的熏陶。
   3、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江雪》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江雪》教学设计之四
312046 绍兴县秋瑾小学 俞东江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2、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3、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
  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可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5、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出示)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
  同学们,这首诗中还包含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出示)
  江雪-(      )-(     )=(      ) 
  每一个括号里填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这首诗中。最后一个括号中的四个字可作为图中奇石的名称。

  答案:
  江雪-(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孤舟独钓)
  江雪-(千山万径)-(飞鸟人踪)=(孤舟独钓)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之五
浙江省温州市水心第三小学 邓夏秋
  
  【设计理念】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
   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江雪》教学设计之六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 岳彩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 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吗?就再练习一遍,自学《静夜思》,并且检查自学效果,整个教学步骤扎实而有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