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语文版S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陈惠聪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二
王屋小学 王敏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1、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八、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板书课题,释题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再通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齐读
    [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第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反思: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注释,有必要让学生认识注释,了解注释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注释读懂诗句。]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2.提问: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读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的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反思:在诵读理解第三四行诗句时,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捉蛐蛐是有趣的事情,指导学生把这有趣的画面读出来,这里突出一个“趣”字。]
   5.师范读
     师:哈哈,这有趣的画面也勾起了老师的童心,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提一个条件,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诗句中的什么画面?
   6.生叙述诗意,交流
   7.再齐读.
    [反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教师在进入理解诗句教学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补充诗的语言,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师:谁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反思:老师从捉蛐蛐这一儿童世界中有趣的事件,生发出“你们知道吗?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这一问题,吸引学生在诗中寻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诗的教学,衔接自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读一读
    2.理解“梧叶”,初知大意
     师: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梧叶到了秋天有什么变化?
     师:秋天一到,梧叶就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它就随风飘落,让人感觉怎样?
    3.播放风吹梧叶动画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反思:通过认识梧叶实物、观看秋天落叶的动画,感受“萧萧梧叶”及“江上秋风”带来的寒意,指导读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个“寒”字。]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师: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是我们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反思:通过出示字典中有关解释进行“客”的教学,结合诗意相机补充叶绍翁少小离家的背景资料,教得扎实,教法朴实。]
    8.读诗
     师: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中的作者自己后,教师在贯穿诗歌教学新理念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能联系儿童生活经验,理解诗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再读第一、二行,就突出“思乡之情”,语调略显低缓。]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反思:最后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读指导,思乡之情就变得更浓了。此时再读全诗,字里行间无不渗透诗人那深深的思乡之情。]
   2.范读
   3.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背古诗
    [反思:老师通过反复诵读:试读,范读,练读,配乐朗诵,唱读,师生入境入情,声情并茂。通过层层引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读有实效,达到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读出意境,读出感情。]
  五、拓展
  (一)复习古诗
     师: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叶绍翁一样写下了描写秋天的诗篇。咱们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还记得吗?(复习《山行》《赠刘景文》)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小结借助注释学习古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唐刘禹锡《秋词》节选)
    3.自由交流
     [反思:拓展环节在诗中有诗,诗外带诗,以诗带诗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教师想办法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有益于加深对古诗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但是如何进行最优化组合,找准拓展点,还需进一步思考实践。这首诗的拓展点应在思乡之情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古诗环节是否应该选择思乡之情的诗?]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把《夜书所见》配上合适的音乐背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