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苏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引入
   1. 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
   2. 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二、教学过程
   1. 5分钟自由快速阅读。
   2. 整体感知
    “苦涩、哀怨、凄凉、悲惨、愤恨”,难以消平的情感又如滚滚潮水泛滥,最苦的还是农民啊!这是我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你们有同感吗?
    ——好不容易丰收,却不能自己定价,别人定的价,连本都收不回来,只能“贱价粜米”
    ——盘算好久的购物计划不能实现,只能“缩减开支”
    ——面对这种情况,毫无他法,只有空发牢骚。“船头议论”
   3. 我们是不是要看看为什么农民丰收了却还是这么苦,为什么丰收反而成灾?首先请出幕前小丑:米行先生。
    (1)同学们觉得这个人物怎样?——骄横霸气。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的?——语言和神态。听听他是如何跟老百姓说话的。听朗读。
    (2)读的如何?学一句。
    (3)这个米行的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想想看,如果他们把店开到咱们江都会有生意吗?
       ——态度不好;没有耐心;有侮辱性的语言;威吓顾客。
    (4)大家都知道开门做生意的一定要和气生财,笑迎八方客,诚待四海宾,而米行先生却有违生意人的本分,他为什么敢这样有恃无恐?
       ——洋米、洋面大量倾销,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农民要向地主缴纳地租,不得不粜;投机商“同行共议”,互相勾结竞相压价。
      (他们的算盘打得可真厉害,难怪会如此霸道。)
   4.当时是不是所有做生意都这样?为什么?
   5.还是请出我们的主人公——苏南的贫苦农民吧!
    (1)你说我们该称他们什么呢?是旧毡帽朋友,乡下曲辫子还是乡亲?
     ——旧毡帽朋友(借代苏南的贫苦农民,朋友充满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乡下曲辫子(对劳动人民的讥笑)、乡亲(因为他们知道今天,乡亲的口袋时充实的,希望他们购物)
     连个名字都没有,只能用带的帽子表示身份,如果我也不喊你名字,就说:“喂,那个剃平顶”你舒服吗?这样瞧不起人,可见没有地位。当然也不能怪我们的作者,他也必须尊重事实,事实是戴旧毡帽是当时江浙一带农民的典型装束。而他们也确实没有地位。
    (2)哪儿最能看出他们没有地位——与米行先生的交锋中。总是处于劣势,一让再让。
     说说哪几次交锋?
     体会在整个贱价粜米过程中,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变化。
     希望——愤怒——哀求——失望
     冷淡——冷笑——厌烦(鄙视)——威吓
   6.你看就为了这一叠钞票,不得不忍气吞声把白花花的米送进去。不管怎样,总算有钱了,还是去街上走走吧!
    先看看旧毡帽朋友原本的计划:
    洋肥皂——十块八块;洋火——几匣;洋油——合买一听;洋布——多量几尺;洋镜——一面;雪白毛巾——一块;小囡帽——一顶;热水瓶——一个。
    现在:洋火、洋肥皂——少买一点;洋油——零沽;衣料——减半;洋镜;雪白毛巾;小囡帽;热水瓶——不买;小洋囡囡——最便宜的。
    由此可见我们农民的购买力是多么低下,生活是多么的贫困。
   7.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的农民也有了反抗的意识: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大声地读出来。
    读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听一下雷恪生老师朗读的。学一句。
    仇恨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忠厚老实的农民终于从心底发出反抗的呼声。
    然而这也仅仅是反抗的意识而已,权当议论和发泄。日子还是得过,米还是得贱价粜出,农民悲惨命运的辘轳还是那个辘轳,还在不停地转着。因为“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变表演着同样的过时。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
   8.我们不禁要问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如此贫困,遭遇如此凄惨?根源在哪儿?
    ——社会环境的黑暗:洋米洋面的倾销、地主剥削、投机米商的勾结压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
    这些像一座座高山压得老百姓无法生存。
  三、拓展
    也难怪我们的农民会如此贫穷啊!黑黝黝的肌肤,隆起的肌肉,是一块荒芜的旷野。锈迹斑斑的锄头,一把冰冷的剑,扯破不了几千年如初的面纱。古老的锄头,被结满茧头的手紧握,高举向荒野挑战。晶莹的珠子,从农民宽阔的墙,纷落在旷野。这是农民对荒芜的眷恋?还是期待?农民阿!你们总是用你们的朴实善良,惹起诗人们的万斛同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悯农的诗句,知道吗?
  四、总结
    我们感谢农民,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泪讲述了一段段辛酸的历史;我们感谢农民……
    我们感谢叶圣陶先生,他用他深情地笔调表现了农民们的苦痛;我们感谢叶圣陶先生……
  五、结语
    作者的对旧毡帽朋友的同情溢于言表,同学们对他们的同情也能清晰地看到,可是光有同情没有用,关键是要起来,推翻三座大山。一座太行山就把孙悟空压了五百年,而三座大山压在农民们的身上,何时才能翻身,怎样才能翻身?
    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让我们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对我们的农民们说一声:“一路走好!”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从而掌握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梳理故事情节,讨论作者设计的这些情节是如何鲜明地体现主旨的,从而领悟作者谋篇的匠心所在。
   3.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农民们辛勤耕耘,最终是获得了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的大丰收,请你换位思考: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发言人数控制在3-4位)
    好,同学们似乎真的已品尝到了丰收给你带来的喜悦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们,他们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2.简介作者: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文中所写的“万盛米行”就是苏州甪直古镇南市梢上的一家老字号店铺。
  二、教学新课
   1.快速阅读课文,根据小说内容,请同学们具体说说旧毡帽农民丰收后做了些什么,心情怎样?(要求:阅读时适当作圈点勾划)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内容:(投影)
     事情:满怀希望,运米进城;讨价还价,低价卖出;
     街上购物,一减再减;船上议论,杂乱无果。
     心情:希望哀怨愤激沮丧
   4.同学们,为什么课文中所写的农民朋友“多收了三五斗”以后的情形会与你的想象截然不同呢?(引导学生看书思考)
   5.讨论归纳: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我们同行公议”——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
    “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到,在旧中国农民们的凄惨命运,以及造成他们这种命运的种种原因,相信大家在为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叹息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从而懂得应好好珍惜。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1.训练朗读人物对话,从中揣摩人物在那时那地的心理、心情,从而学习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分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揣摩作者谋篇的匠心所在。
  二、布置朗读
    1.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大组,明确甲组读“粜米”,乙组读“船上议论”的任务。
    2.甲乙两小组再分成若干小小组进行扮演角色的朗读,同时要思考如何读,为何要这样读。
  三、大组交流
    1.甲组中的一个小小组进行朗读表演。
    2.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说明改进的理由。
    3.分析归纳:
      在粜米的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农民与米行先生简短的对话,读出农民内心复杂的情感:
      ⑸——吃惊;⑹⑻——焦急;⑾——愤激;⒄⒆⒇(21)——哀求伤心无奈。
      读出米行先生的形象:⑼⑿——神气活现;⒅(22)——冷酷无情;(32)——奸诈凶恶。
    4.老师作个示范朗读或再请一组较好的同学朗读。
    5.乙组中请一个小组进行朗读表演。
    6.同学们听同样内容的朗读录音。
    7.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应该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8.分析归纳:
      “船上议论”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愤愤不平的发泄——满怀希望寻出路——路路断绝后的抗争。
    9.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四、小结
   1.通过对这两部分对话的研读,我们发现叶圣陶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对话虽简短,却鲜明地体现了农民淳朴憨厚、凄苦无助而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苦苦挣扎的性格特点;小说还有一段情节是写街上购物,作者通过描写街上热闹的购物场面来反衬农民内心的悲苦,尤其是重点刻画农民改变购物计划的心理,让读者看了心情异常沉重。
   2.小说选取了三个场景来写,内容凝练,结构严谨,块块内容均凸显“丰收成灾”的主题。这种谋篇的技巧值得我们揣摩学习。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一篇《多收了三五斗》让我们结识了值得我们深深同情的一群农民朋友,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在二三十年代灾难深重的社会状况;让我们欣赏到了作品语言及构思的艺术特点;让我们汲取了丰厚的文化、情感、营养……
    相信,同学们如能热爱阅读,那你的收获将是无限的。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茅盾的《春蚕》。
   2.任选一个角度写篇400字以上的赏析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