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A、B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
  1.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2.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
  3.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 吕云萍)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之一
重庆歇台子小学 罗佳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之二
zls
  
  教学准备:第2、3小节部分内容,课前黑板上画好一盆花。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
    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之三
平湖市实验小学语文名师 刘慧
  
  设计理念:
   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积极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能力。
  预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季羡林:
    (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
    (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
   2、揭示课题。
   3、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
   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
     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
     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
     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
     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板块三:书写奇丽
     课件展示德国街景。
     此时如果你就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用笔写下来。
   3、交流奇特:
    句子一:
     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理解“莞尔一笑”
     女房东这样的表情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句子二: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你会想些什么?
     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
  四、总结提升:
    出示小诗《给予》,朗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之四
主备人 袁路艳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特别是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能从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方式中,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脊、莞、锦、姹、嫣、暇”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积累课文中描写花美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词语的意思,有感情朗读并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那棵大树是谁吗?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天性宇宙真切奇丽奇特脊梁”指名读,正音。
    出示词语:“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家家户户耐人寻味”
    (1)正音“莞尔一笑”,多音字“莞”(guǎn),理解词义,表演读。
    (2)“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了解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山阴道就在绍兴城的西南郊外。
      出示资料: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六个字,特别提醒“脊梁”的“脊”字的写法。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三、再读课文,品味美景
    是呀,自己种花、养花却是为了给别人看,多么令人惊奇。其实作者早年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当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踏上这个国家时,眼前的一幕幕又再次映入作者的眼帘,于是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留学时,景色奇丽
   1、师: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的语句。
   2、重点学习的语句
    ◆句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花儿美?(花团锦簇)
      读到“花团锦簇”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想看一看“花团锦簇”的样子吗?(链接图片)
     ③那么,“姹紫嫣红”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生描述“姹紫嫣红”的景象)
      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多美的景色啊!(链接图片)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
     ④用朗读来展现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
      指导感情朗读: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如此之美”这种感受带给大家。(学生感情朗读)
     ⑤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读一读这句话。
    ◆句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引:家家户户都在窗口养着花,这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①指名读。
     ②季羡林爷爷写“如入山阴道上”,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③指名学生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④播放德国风景画,感受奇丽的景象。
     ⑤如果你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或者你就是德国当地的居民,置身于花的海洋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模拟不同身份的游人看到这种美景的的感受
     ⑥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
   3、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小结升华
   4、指导背一背描写景色的句段。
  (二)重返时,美丽依旧
    过渡:35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再回德国时,德国的街头是否风景依旧?美丽依旧呢?默读课文,找出理由来。
    出示:我走在街头,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1)指名读
    (2)抓住“又”体会美丽的景象依然不变。反复练读。
    (3)再读。
    (4)看屏幕,练习:(出示)
      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
      离别德国35年后,当他重返德国的时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
      “多么奇丽的景色!”难怪,35年过去了,当季羡林爷爷再次返回德国的时候,他的最大感受是——“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小结
    是呀,同学们,当我们置身于此地时,会由衷地喜欢上这里的花。花是美的,其实宇宙间美的东西还有许多,只有人们去发现,欣赏它,才会体现它的真正的价值。那么德国美丽的花海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美的东西呢?下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德国去发现、感受和探讨吧!
  五、作业:
   ★把课文中画出的四字词语抄写两遍。
   ★★把课文中描写德国街头奇丽景象的句子能背出来的默写下来,不能默写的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美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品味奇特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1、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
    2)师引导:出示,从三个“都”,你体会到什么?是的,德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同样的一件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3)创设情境朗读。
    过渡:德国人人爱花,却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2、出示: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联系上下文,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情境朗读,读出肯定、快乐、平常的语气。
   3、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师: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又是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师: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
      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
      出示:(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是一种“境界”。
    4)联系实际: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5)小结:德国的风景真奇丽,德国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夸一夸德国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二、前后呼应,再感“美丽”
   1、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作者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3、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永远记住德国
     多么____________
     多么____________
    4、师:正所谓“桃花依旧,人面全非”,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但德国——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作者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男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全班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解梦,课堂小结
   1、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永远追寻!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起来读。(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猜一猜,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2、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四、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如:《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美丽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美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黄陂盘龙一小 黄丹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羡林先生两次到德国,时隔四五十年,那儿的景色依旧。因此,在文章的结尾,季羡林先生不禁这样写道:“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2、出示“(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指名读)师:这个从前指什么时候?
  二、研读感悟,品味神奇。
   1、师:那时候的德国,有怎样神奇的景色呢?让我们在时间的河流中踏上季羡林先生读书时的德国吧,去寻找那片让季羡林先生感到神奇的景色。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齐读:
     默读2、3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德国街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为什么说这些景色是神奇的呢?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景色的神奇的?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书、找重点词句、思考,师巡视学情。)
   2、师:找寻到那片神奇景色了吗?(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指名读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3、师: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景色美丽?指名交流,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点红这两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齐读“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齐读“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3)像这样描写鲜花盛开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出示句子,指导美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4、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美丽?交流: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花的海洋说明花(多),(出示句子:不光这条街是这样美,任何一条街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应接不暇”: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鸟语林里的鸟儿真多,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2)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指名说)
      大街上的车川流不息,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真多啊,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3)师:(出示6、鲜花盛开图及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里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仿佛来到了花的海洋,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像走到了林荫道上,两旁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得人眼睛都忙不过来,满眼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4)(出示句子)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5)你在哪儿见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场景?(指名说)
      (出示公园花展图片)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老师国庆节期间去公园拍的照片,这就是公园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你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么美的景色写下来吗?(用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
      (出示7、小练笔:学生练笔。指名交流。评价:用词准确、句子生动、抓住了特点、能把今天学到的词运用到写作中去,真了不起!)
    (6)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这神奇的景色吧!(男生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女生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
   7、过渡:为什么在德国会有这样神奇的景象呢?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静下心来读一读,找找原因吧!学生自由读,找出相关语句。
    (1)指名交流:为什么在德国会有如此神奇的景象?出示: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练习朗读。
    (2)正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才会形成德国街头那神奇的景色。
       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走过任何一条街......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起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因为德国人......,所以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
    (3)是呀!就在一次次置身于这神奇的景色中时,作者很自然地有了这样一种感受,一种境界。出示句子:每一家......耐人寻味。齐读。
    (4)这种境界指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觉得(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6)同学们,自己在心中默默地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我们从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指名说,出示相应句子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为什么说这是耐人寻味的境界?(美好心灵、无私奉献、和谐友好相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7)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人与人间的互相关爱呢?指名说。(打扫街道的清洁阿姨,他在为我们带来洁净的环境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干净、舒适的环境;做清洁卫生、帮助同学;我为人人,不乱丢乱扔;走在任何地方都是干净的,也是人人为我;献血;过马路车让人,人让车;坐公交车先下后上;排队;)
    (8)看来,这样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关爱他人的境界的种子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悄悄开起。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想不想把它记在脑海里?那我们就先练习一下,试着把它背下来。(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练习背诵)
     来,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背诵第3自然段。
     小结: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通过抓重点词,我们理解了内容,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读书方法。
  三、品味美丽,感叹神奇。
   1、时间飞逝,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再一次踏上德国街头,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出示句子:10、句子:“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这个“美丽”打上了引号,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这美丽指的什么?(心灵美、种花的方式、情感、景色、品质精神、民族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正因为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才会有这美丽的景色。(板书:美丽景色、美好心灵)
   2、这多年不变的美丽震撼着我们每个人,作者故地重游的时候,已由青年成了老年,当他再次看到这多年不变的景色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句子:11、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齐读最后一段。读到这里,你对神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指名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眼里。
  四、作业设计(出示13、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美丽景色  美好心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