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8 小伙伴

《小伙伴》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实验小学 方敏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谁的帮助最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根据图文内容,探究图中人物分别是谁?”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因此,第二个设计理念便是“读贯穿始终”。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一)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二)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反馈。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五、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一)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二)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三)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开展"图文"配对活动,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上的四个小伙伴分别是谁?说清楚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好象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它吃呢。身穿兰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
      [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图文对照,说说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感悟来分析判断。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已进入开放状态。同时,这环节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说明,达到资源共享。]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
     (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学生的体念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六、书写指导"共、汽"两个字。
 
  《小伙伴》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伙、伴。”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运用“糟糕”。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进入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指导书写“伙伴”。
   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书空,并总结: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2、学生练习。
   3、简单小结:生活中,因为有小伙伴的陪伴,才更加有意思。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小伙伴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28课,齐读课题。(板书28小)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要求:第一遍读课文,请同学们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不通的句子做下标记,向同桌请教一下她是怎么读的?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读、指名读(两个)、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丢、矿、糟、粗、概、记、保、汽
    (2)换偏旁:姐——粗
    (3)猜字谜游戏:曹操扛着米(糟),广场上有一块石头(矿),
       空气中有水(汽),去字头上戴帽子(丢)。
    (4)笔画较多的生字:餐、概、糕(组词或说句子)
   4、去掉拼音自己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文中写到了玛莎的哪几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师生交流。
  四、精读感悟:
  (一)课件出示: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安东的自然段读一读,当玛莎遇到困难时,安东是怎么做的?哪几个词写出了安东的做法?
   2、从安东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他为什么把大一点儿的面包给玛莎吃?(预设:因为他知道玛莎现在很饿,最需要面包。你是怎么知道玛莎很饿的?)
     出示:“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当小伙伴们津津有味的吃午餐时,玛莎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她多么盼望有人能跟她分享午餐呀!)
   4、所以,当安东将面包放到玛莎手里时,玛莎的心情怎么样?(激动、感动)她会说些什么?(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5、在这一段话中,安东只说了四个字,哪四个字?(生齐读)对于饥饿的玛莎来说,这四个字暖人心窝。谁再来读一遍,温暖一下饥饿的玛莎?(指名读)
   6、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牢牢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齐读、指名读。)
    过渡:安东跟玛莎分享了自己的午餐,用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其他小伙伴又是怎么来关心玛莎的呢?
  (二)课件出示:“维加问他:‘你怎么不吃呀?’”
   1、维加,你再来问问玛莎。(指名读问句)
     过渡:听了维加的问题,玛莎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
     所以,玛莎说——(课件出示)“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齐读或者指名读)
     过渡:所有吃的都在背包里呢,现在的玛莎真是又饿又伤心,玛莎说——。(指名读)
     过渡:听了玛莎的话,维加什么表现?(指名读)
     (出示)“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过渡:是什么让维加大喊“真糟糕!”?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
     玛莎,这可真糟糕!
     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糟糕的事情?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谁再来读一读。
  (三)安娜是什么表现?(课件出示)“安娜说:‘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听了安娜的话,玛莎的心情怎么样了?(更难过了)
    所以,玛莎小声地说——(出示)“我也不知道。”
    教师过渡:不仅很难过,而且很不好意思,说着,低下了头。面对小伙伴善意的询问、指责,玛莎忍受着饥饿,心情越来越糟糕,此时,维加和安娜的语言对玛莎起到帮助了没有?(没有)对玛莎来说,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谁帮助了她?
    教师小结:所以,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要用实际行动给予他最需要的帮助。
  五、分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看到安东给了玛莎面包,维加和安娜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小结:了解到玛莎最需要的,而且改变自己的做法给予玛莎帮助,他们也是真正的小伙伴,希望他们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板书设计:
                28 小伙伴
                  维加
           安娜(语言)→玛莎←(行动)安东
 
  《小伙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 吴赛兰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让文中人物玛莎带学生们一起春游这一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你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都是亲密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外国的小伙伴,好吗?这几位小伙伴,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齐读课题。
  2.播放课件:玛莎高兴地走来,说:“嗨!你们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真巧,我们今天要去春游,你们和我一块儿去吧,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师:借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
  2.(贴人物图)指名上台找小伙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3.师:认识了小伙伴,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去春游,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
  4.“玛莎怎么了?”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好玛莎说的话。
  5.“小伙伴们是怎么关心玛莎的?”(点击课件)结合学生答问,分别训练朗读维加、安娜、安东的话,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愿意说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或哪一部分,并由学生自己评议读得怎样,该怎样读,想读的都来读一读。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体会小伙伴们从不同方面给予玛莎的关心,也加强了对一些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例:学生答安娜关心玛莎的部分。点击课件,展示玛莎说的话,指名读、评议,并用句中“丢”字组词、说一句话,说说与“粗心”、“忘记”意思相反的词,想读的齐读。
  6.师: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同桌交流。
  7.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小组读,老师参与。
  (2)集体分角色读。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
  2.四人小组讨论: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五、拓展活动。
  1.师: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别人?
  2.四人小组演一演自己助人为乐的事,也可演今后打算采取怎样行动。
  3.播放课件:玛莎表示今后要像大家一样用行动去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并向大家告别。

  附:
             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一下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示意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今天我们××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她高兴地坐了下去。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这些学生多会分析!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我觉得安东做得好!”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因为维加和安娜光说那些话根本没有用,玛莎肚子还是饿啊!只有安东把自己的面包给了玛莎吃!”
  “对!”还没等刚才那位同学坐下去,一位男生就激动地站起来说:“要说维加和安娜也很自私,他们光说那么多,却不把自己的东西给玛莎吃,只有安东用了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
  “自私?!”我不禁惊叹他的独特见解,在他稚嫩的心灵里,维加和安娜没有“慷慨解囊”相助,就是自私!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另一位同学急着站起来说:“维加和安娜说那些话,也是在关心玛莎啊,怎么能说他们是自私呢?”
  看到学生都这样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真的很激动。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对这个故事中的人和事有着各自的情感态度,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安东做得最好。只是在对维加和安娜这两个人物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断。经过刚才那番小小的辩论,不少学生都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想,该是我站出来协调的时候了。于是,我笑着说:“你们说得都很好,想听听吴老师的意见吗?”
  “想!”
  “我认为维加和安娜用语言去关心玛莎,也是一种关心,只是没有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玛莎,更能帮助她解决眼前的困难!”我说。
  “对!”我的话一说完,学生都表示了赞同,我又注意看了看刚才说维加、安娜自私的那位男生,他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读小伙伴们的对话,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块儿,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在分角色朗读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问的问题。一位女生站起来问道:“玛莎接过安东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呢?”
  多好的问题,这是对文本的延伸啊!于是我高兴地说:“你问得真棒,作者没有想到的问题都被你想到了!”这位女同学满足地坐了下来,许多同学立即举起手来。
  一位男生站起来,晃动着小脑袋充满感情地说:“玛莎接过面包会说:‘谢谢你,安东,我真是感激不尽啊!’”
  “哟,瞧这位小玛莎多会说话呀!”我赞扬道:“感激不尽这个词用得太好了!”大家都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他自豪地坐下。
  “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受到刚才那个问题的启发,另一位同学也站起来说:“安东给了玛莎面包,维加和安娜他们会怎么想呢?”
  “了不起!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我赞赏地说。对啊,维加、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给玛莎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为什么不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发散思维呢?于是,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有的说:“维加和安娜会想: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玛莎吃呢?”
  有的说:“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这样做,他们也会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给玛莎吃。”
  还有一位男生说:“维加和安娜会想,以后我要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我还不能再像玛莎那样粗心了!”瞧他多会想,不仅学会了怎样关心别人,还总结了玛莎的教训,不能粗心。
  这样一来,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激活了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
  至此,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比较、感悟、交流、质疑、解疑,已经完全懂得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我顺势问道:“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小伙伴的事呢?”
  “有!”许多同学激动地举起了小手。
  “昨天上美术课,××的红色油画棒用完了,我就主动把我的拿给她用了!”一位女生说。
  “那天下课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腿摔破了,我和××把他背到老师办公室的。”一位男生说。
  看到许多学生都想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帮助小伙伴,我非常高兴,但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站起来说,首先时间上就不允许。于是我说:“这样吧,请你们四人小组演一演你们助人为乐的事。以前没有关心过别人的同学,也可以演一演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这一下更热闹了,学生尽情地说着、演着,每一个学生都成了主角,上演着一幕幕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情感在此得到升华。

  评析(杨晓恬)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