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 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二
设计:黄燕 杨明明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实小语文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嘉善实验小学 陆美玲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http://www.conking.com.cn/cngic/jyzy/kejianku/images/smg.swf(按此网址能找到课件,这课件可供你随时播放、暂停,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六
秦丽娜

  教学设想: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七
广东省高州市镇江中心小学 何永红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八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九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十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