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参:五 桥

  《桥之思》教学指导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有三节,第一节写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从建桥的材料来看,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从桥的样式来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大江大河上的现代斜拉桥,最后一句与最前一句相照应,点出桥的功能。语言朴实、无华。第二节描述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一小节着重写了两种桥,一是既实用又极具观赏性的小桥,它九曲回旋,小巧别致,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往返。二是城市里的立交桥,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突显现代化的气势。第三节写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起来的心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要点提示〗

  1.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1.读解课题。读课题后,启迪学生体会“思”的意思。以桥为主题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课前可让学生阅读“开卷有益”里的文章,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了解最新的建桥技术。

  2.课文第二小节的描写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借助课文插图,有条件的地方可到实地感受一下,两者结合加强朗读指导,体会“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这层意思;展开合理的想像,可引入有关描写桥的片段进课堂或交流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小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读桥、找桥、爱桥的情感。

  3.诗歌第三小节是理解的重点。教学中,注意它与前两节的联系,从整体入手,借助课文后的思考题“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组织学生交流。可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对“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交流之中感悟到这样的桥古今中外处处存在。

  4.可结合“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栏目进行综合语文实践活动。

  《桥―语文天地》教学指导

  〖日积月累〗

  写摘录笔记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前面学到的写摘录笔记的方法,比如第二单元提到的抄写词语,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本单元两篇课文有很多精彩的四字词,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如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学习新词等,这样就和学习查字典的内容较好地结合起来。比如下列词语: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奋不顾身、碧波粼粼、湖光水色、浩然坦荡。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字典的功能。在字典里,符号“~”表示所查的字或词语;“①②③”表示所查找的字或词语有几个义项;“(转)”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转化而成的意思;“(引)”表示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思;“(喻)”表示比喻形成的意义。

  读古诗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朗读古诗,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背诵。

  诗意:北望扬州,青山隐约可见,流水悠悠远去,江南的草木快要凋零,而扬州的人游兴不减。明月之夜,二十四桥处处可闻箫声,但那如花似玉的人儿今在何处教人吹箫呢?

  注释: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唐代为淮南节度使署所在地。

  判官:节度使下的属官。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和韩绰为同僚。

  隐隐: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迢迢:一作遥遥。

  凋:凋零、枯萎。

  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一说美人,指扬州歌妓。

  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有“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

  教吹箫:一作坐吹箫。

  不必强求学生理解诗意,上面的译文仅供教师参考。

  〖口语表达〗

  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对“桥”这一单元主题的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可根据不同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始或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进行,也可以在学完主体课文之后进行拓展与延伸。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

  可让学生展开想像,大胆设想,在表达时注意启发学生描述想像中桥的形状以及用途。

  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可以让学生联系战争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社会生活实际来进行讨论。

  〖自读课文〗

  “开卷有益”中选用了阎肃同志写的歌词《北京的桥》,历史上北京著名的桥的六篇资料性短文和一篇看桥人的故事。《北京的桥》是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可组织学生欣赏这首歌。选编资料性短文,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桥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桥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兴趣,注意不同写法具有的特点。《看桥人》则是用口语讲述的故事,生动形象,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风格,引导他们对民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兴趣。

  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可结合北京地图或相关的图片资料,朗读诗歌。也可与上述活动组合,举办图诗文组合展览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领略桥的风姿,还从中体悟劳动人民的智慧、民族的精神、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自读课文六座桥的资料介绍简洁,可读性强。可引导学生作为信息阅读和积累。可鼓励学生结合“初显身手”收集相关的图片,进行为图片配文字说明的综合实践活动。

  自读课文《看桥人》写的是北京郊区守护铁路桥的一位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尽心尽责做好守桥人工作的故事。表现了“老刘头”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讲的是平凡的人,写的是平凡的事,语言朴实、平和,按时间的发展顺序讲述“老刘头”从上岗至退休这段时间里的平凡事。透出了“老刘头”工作踏实,处处为民着想的职业道德。

  作者详细写了“老刘头”走马上任后拆炮楼、修建小院、安家落户和细心关照村里人过桥、精心护理铁路桥这两部分内容。其余略写。城市的学生对文中所讲的内容距离较远,学生对老刘头工作的环境缺乏生活体验,可介绍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体会老刘头这个人的敬业精神,从文章的详略内容,感知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综合实践〗

  可让学生结成活动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调查结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交流: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办手抄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对展示调查结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事先引导其了解本单元“开卷有益”栏目的资料,从中受到启发。

  〖习作〗

  引导学生完成此题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局限于写现实中的桥,可以描绘想像中的桥,也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桥”,还可以赋予桥以生命,将其拟人化,写童话,写寓言……

  《飞夺泸定桥》教学指导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记叙了1935年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条理非常清楚。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红军北上,必须夺取泸定桥;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我军与敌人援兵争时间,抢先赶到泸定桥;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讲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克天险,夺下泸定桥;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

  文章围绕“飞夺”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这场战斗的两个阶段:一是写“飞”,即与敌人抢时间,在对岸敌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赶到泸定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对岸原有的守军,夺取泸定桥。时间就是胜利,如果不在对岸增援部队赶到之前,“夺”就将更加困难。二是“夺”,敌人据守天险,不死争硬夺不行。课文的第二部分重点写“飞”,第三部分重点写“夺”。但这两部分所写内容,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飞”是为了“夺”,“夺”也是“飞”夺,这两部分所写虽然各有侧重,但总体是写“飞夺”。在引导学生理解“飞夺”的过程中,体会红军战士是怎样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夺桥战斗胜利的,激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崇高敬意。

  泸定桥即大渡河铁索桥,是我国现存古老铁索桥之一(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大渡河上。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始建,第二年四月建成。古代为川、康间交通要道,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强渡此桥而闻名天下。课文对桥的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可引导学生感知。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可结合“日积月累”中写摘录笔记的练习鼓励学生多读自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要点提示〗

  1.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用红军的可贵精神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指导学生理解,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水流湍急”、“倾盆大雨”。

  3.学会概括课文,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条件的可以上网,从网上下载关于红军抢夺泸定桥的各种资料,教师可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录像资料。

  2.学生阅读课文时,可能对课题“飞夺”一词怎么样来表达“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一理解有难度,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在飞夺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大智大勇。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在下面画上线或加上点来体会。比如,抓住“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思考“飞夺”的必要性;抓住“红四团翻山越岭,沿途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领悟抢时间的艰难;抓住与敌人隔河对话,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智大勇;抓住“红褐色的河水……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感受泸定桥之险,夺桥之难;抓住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体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3.课文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如“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

  桥方向奔去……”“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这些比喻句,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描述展开想像,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从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第二部分写红军“抢时间”,可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联系生活体验想像摸黑冒雨,长时间、长距离急行军的艰苦情景。学习“攻天险”的部分,可激发学生想像英雄们“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是怎么样的情形;“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是怎么样的情形。

  4.文章记叙的顺序比较清楚,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文章先简要地介绍泸定桥;再写拼命夺下泸定桥;最后写夺桥后浩浩荡荡离开泸定桥。把这个思路梳理起来,学生就会知道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5.课文中可积累的好词佳句比较多,也可以从红军遇到的自然与人为两方面的困难,以及红军如何战胜这些困难,把重点词语归纳出来。可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读一读,再互相交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