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PPT课件1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 ... ...
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文学体裁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 ... ...
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虚词用法
之
代词,他。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甚矣,汝之不惠。
而
表承接: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面山而居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 ... ...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二者是同时到来的。
课文讲解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的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 ... ...
讨论
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写作特色
1、反衬
用两山的高大反衬移山的艰难。
2、对比
(1)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2)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神话是否与迷信有关,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愚公的形象等。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有违背的。
... ... ...
课堂练习
1、《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 )著,战国前期( )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2)指通豫南
通“直” 一直
(3)阳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 ... ...
课后作业
1、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假如我是当代愚公。
2、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假如我是当代智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