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地理全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二地理下册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二节)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二节)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⑤陆地面积大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季风环流控制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火山 ②旱涝 ③地震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泥石流、滑坡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我国东南沿海灾害点位多,西北内陆灾害点位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防灾意识强,西北内陆减灾能力强
B.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内陆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
C.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D.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
4.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
答案:1.D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
答案:2.A 季风环流控制地区,由于季风环流不稳定,所以多发旱灾、台风、风暴潮等气象水文灾害。
答案:3.C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的共同作用,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答案:4.B 台湾受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双重影响,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5~6题。
年代
项目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受灾人口(万/年) 242 743 859 1 226 1 590
受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
5.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6.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答案:5.D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暴雨及其带来的洪涝。
答案:6.B 人口增长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重了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加重了灾情。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7~11题。
 
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8.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与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9.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10.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发生在水圈中的自然灾害有
A.干旱与台风  B.洪水与风暴潮  C.泥石流与寒潮  D.寒潮与台风
1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7~11.7.A 8.C 9.C 10.B 11.A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旱、台风、寒潮发生于大气圈中,泥石流发生于岩石圈中。
读下图,完成12~14题。
 
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冰川为主 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③沙漠化为主 ④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为主 ⑤岩溶、塌陷为主
12.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3.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因
14.图中灾害②和灾害⑤的成因相同的一项是
A.石灰岩地貌  B.断裂发育  C.地形崎岖  D.多暴雨且集中
答案:12~14.12.A 13.C 14.D 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x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15~17题。
     
15.2010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
16.造成2010年5月28日与2010年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17.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4~9月  B.10月至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至次年5月
答案:15~17.15.B 16.C 17.A 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2010年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2010年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不同时间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出现明显差异,这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夏季多暴雨有关,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4月份登陆,9月份南撤,10月份退出大陆,因此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
1999年9月21日凌晨,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据此完成18~20题。
18.此次地震属于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都不是
19.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是
A.处在太平洋板块上  B.处在印度洋板块上
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0.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是
①震源浅,震级大 ②人口密度大 ③建筑物密集且抗震系数小 ④人们的防震意识弱 ⑤有几个震级和烈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18~20.18.A 19.C 20.A 第18题,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到震中的距离为300千米以上。此次南投县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故应选A项。第19题,台湾岛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0题,地震灾情状况有自然原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地质构造等,也有人文原因——资产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人们的防震意识等。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图。
 
(1)图中“///////”表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位于我国哪一灾害带上?
(2)试分析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害种类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其危害表现为________。
答案:21.(1)黄土高原 暴雨洪水、干旱、寒潮、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中部灾害带。
(2)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过度放牧等。
(3)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 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受季风环流影响时间长短不同
(4)暴风雪、地震、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解析: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此区域基本上是黄土高原地区,然后明确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通过读图明确不同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然后结合我国的位置分析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
22.(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
(1)从A图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A、B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能
答案:22.(1)旱灾 霜冻灾
(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答案: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3)不断扩大 呈波动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4)BD
解析:读A图可知,旱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且呈波动上升趋势;霜冻灾害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小;水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修建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仍在加重。
23.(9分)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原因。
(5)右上图是“某区域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23.(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火山喷发 滑坡
(4)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5)A
解析:第(1)题,此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由空间位置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使泥石流频发。第(2)题,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及西南地区的植被状况可作答。第(3)题,结合地质灾害的类型可回答。第(4)题,结合地理位置可回答,注意不要漏掉台风的影响。第(5)题,①为宝成线,②为成昆线,③为襄渝线,④为成渝线,⑤为成都—达州,除④地处成都平原外,其余线路多在山地高原地区。
2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 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 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 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 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1999年以来相比,2010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10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24.(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解析:第(1)题,联系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分析。第(2)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会“放大”灾情。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