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地理全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一地理上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模块综合测试及答案39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单元综合检测题
(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下图为“某一温带地区的城市土地使用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
 
1.在静风无云的午夜,图中EFGHI五个地点的地面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EFGHI                                  B.GHIFE
C.HGFIE                                  D.GFEHI
2.该城市温差现象最明显的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近地面气温从城市到郊区依次递减。第2题,温带地区冬季用煤取暖,产生大量余热等。
答案:1.C2.D
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 3—4题。
3.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反映了日温差大的特点。这是由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上升快,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
答案:B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寒潮
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可确定风向和风力,“胡天八月即飞雪”可确定时间和空间,即公历9月份,在我国北方。
答案:A
5.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较明亮
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吸收、散射、反射。其中A、B、D三项都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C项说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
答案:C
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风带                  B.b带盛行西北风
C.c带盛行东北风                                 D.a带与c带风向不同
7.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带与a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②带与a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C.②带与b带交替控制地区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D.c终年控制地区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是极地高气压带,a是东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北风,因此第6题选B项。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形成的,故第7题选C项。
答案:6.B7.C
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A.a                 B.b                 C.c                 D.d
解析:我国白昼最短时应该是冬至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南移。A项是北半球的副高与盛行西风北移。B项的盛行西风风向错误。C 项是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南移,正确。D项代表的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纬线是判断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参照物。
答案:C
9.下图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解析: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应在南北纬60°附近,而此图中移到了南极圈以南,即向南移动了,可推断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则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极地高压带,故②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下沉和干燥。
答案:A
读下面“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字母A处的气压数值可能是(    )
A.1 005;1 008                                  B.1 014;1 011
C.1 014;1 017                                   D.1 008;1 011
11.甲、乙、丙、丁四地可能是阴雨天气的是(    )
A.乙、丙                                    B.甲、丁
C.甲、丙                                    D.丙、丁
12.关于B地近期的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出现降温降水过程                            B.雨过天晴,风平浪静
C.将出现降水升温过程                            D.天气晴朗稳定
解析:第10题,首先判断图示范围和气压分布状况,A地的东北部是高气压,西北部是低气压。两条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3 hPa,A点所在等压线处在1 011 hPa和1 014 hPa之间,依据相邻等压线的数值等差或相等,可判断该线可能为1 011 hPa或1 014 hPa。第11题,甲地处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易形成降水;乙处于冷锋锋前,单一暖气团控制,不易形成降水;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也容易形成降水;丁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第12题,B地处于冷锋锋前,随着锋面移动,B地将受冷锋控制,会出现降温降水天气。
答案:10.B11.C12.A
读图,完成13—14 题。
 
13.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解析: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快,这是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夜晚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乙处吹向海洋 甲处,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夜晚的陆风。
答案:D
1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③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温和减湿
解析: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则甲处表示城市,乙处表示郊区,郊区清新的空 气吹入市区可以起到净化和增湿的作用。
答案:C
1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中,甲是陆地
B.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③气流温暖湿润
解析:若该图表示冬季季风环流,乙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应为陆地,甲处为海洋。冬季风寒冷干燥并不是温暖湿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C
读图,完成16—19题。
 
16.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17.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
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②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18.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                          B.好望角进入多雨季节
C.我国正值冬季                              D.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19.若②④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②是:a.暖流,b.寒流,c.补偿流,d.季风洋流。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
A.ab                   B.cd           C.bd                 D.bc
解析:第16题,海陆间循环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③代表径流输送;④代表海水蒸发。
第17题,图示为顺时针型大洋环流,应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
第18题,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为季风环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由西向东吹,为顺时针方向。好望角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进入多雨季节。
第19题,②④线是30°纬线,此海区应是北半球副热带海 区,大洋的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答案:16.C17.C18.B19.D
下图表示某海域水温与正常年份差相比较的状况。读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示海域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
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
C.南极臭氧空洞在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解析:图中等值线是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结果,正值表示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负值表示比正常 年份水温偏低,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因此该图表示的是厄尔尼诺现象。A项误把水温比较值当作绝对值;图示反映的是该海域水温偏高于正常年份水温,而不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1.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                  B.导致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C.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失衡                  D.可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可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旱灾害增多。特别要注意C项,应该是海域热量收支失衡导致水温变化(异常)。B项是由太阳直射点移动造成的,A项是大气保温效应,它不可能只出现在图示海域或只对该海域造成影响。
答案:D
2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模式的是(    )
 
大洋环流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洋环流模式,既要把握好方向,又要确切了解每一支洋流的冷暖性质。对南半球而言,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流动,且 西风漂流是寒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C
23.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有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北海渔场                               B.④是北海道渔场
C.b是墨西哥湾暖流                            D.c是加那利寒流
解析:从海陆轮廓和洋流情况分析,①处应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②处应为纽芬兰渔场,③附近的洋流c应该是秘鲁寒流,④处为北海渔场。
答案:C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24—26题。
 [
24.图中字母代表断层构造的部位是(    )
25.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是(    )
A.断层                  B.向斜     C.背斜            D.火山口
26.图中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A.南北方向的挤压力                                B.东西方向的挤压力
C.垂直挤压力                                      D.张力
解析:由图可知,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D处两侧岩体发生了断裂、错动,为断层构造。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及指向标可知,该处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力较明显。
答案:24.D25.C26.A
27.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山区出现了一片“红色荒漠”。此“红色荒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江西省中南山区为江南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答案:C
读图,根据下列材料完成28—29题。
材料一: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29.7°N,115.7°E)发生5.7级地震。
材料二:九江附近地区和贝加尔湖地质构造断面示意图。
 
28.有关九江—瑞昌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长江和鄱阳湖影响地壳不稳定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
C.地处断层构造带上,地壳不稳定
D.地 处断层的地垒部位,地壳不稳定
29.庐山和贝加尔湖成因构造特征比较(    )
A.成因不同,前者为断层构造,后者为褶皱构造
B.地质构造完全相同
C.地质时期两者都有火山活动
D.前者地质构造类型属地垒,后者地质构造类型属地堑
解析:第28题,地壳运动、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庐山地区岩层断裂,在庐山的西北和东南两侧分别形成两条断层构造带,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上升形成了庐山。在地壳断裂构造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九江—瑞昌地震正是处在断层构造带上,地壳不稳定的结果。
第29题,据图可知庐山是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地质构造类型应属于地垒。由“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来看,贝加尔湖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裂谷而积水成湖,地质构造类型应属地堑。
答案:28.C29.D
30.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变质岩的是(    )
 
解析: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即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其中有两个箭头到达的是变质岩。
答案:D
二、综合题(共55分)
31.(10分)读下图(a、b表示等压线),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先有________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__形式。
(4)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D>A>B>C                                    ②C>B>A>D
③B>C>D>A                                    ④B>D>C>A
解析:此题考查对热力环流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图上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在近地面B地的气压高于同一水平面的C地;在高空A地的气压低于同一水平面上的D地;B地气压高,是因为空气受冷收缩下沉造成的;A地气压低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各地的冷 热不均。
答案:(1)如下图
 
(2)垂直水平
(3)冷热不均最简单的
(4)③
32.(14分)读下图,其中a图为“某地气温、降水月份分配图”,b图为“风向(气流)与河流流量示意图”,c图为“风向与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回答:
a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图;图环流形势与其他的不同,此环流系统是由于形成的。
(3)图示3种气候类型中,对种植业发展有利的是,因为;
对畜牧业发展有利的是,因为。
解析:a图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说明为南半球;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说明为亚热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图所示地区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c图终年受西风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答案:(1)亚热带季风a图所示为南半球,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气温高时降水多地中海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均匀
(2)b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a夏季高温且雨热同期c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33.(10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秋末冬初的一次锋面活动示意图”。该锋面移动速度是30千米/小时,A城市目前是12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锋的类型,此图是______________锋天气图。
(2)该锋面活动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可能是。
(3)这种锋面夏季在我国北方可能位于下列气压场中的______________(代号)位置。
 
(4)该锋面将于______________(时间)移动到A城市上空。
(5)未来48小时之内,A城市天气将如何变化?
解析:从锋面示意图看,该锋面西侧冷空气主动前进,判断为冷锋。冷锋常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形成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锋面与气旋往往相伴而生,该冷锋应出现在甲图a处。
答案:(1)冷(2)寒潮、沙尘暴(3)a(4)(次日)8时
(5)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伴有阴雨、大风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较高,气温较低。
34.(14分)读“洋流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海域若是大西洋,则以②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洋流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该海域若是太平洋,则洋流AB、CD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大洋中,A、B、C、D四海域易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A、B两海域中,不利于海上航行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理模式图的掌握和判断能力。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而在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答案:(1)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2)暖流寒流降温减湿
(3)A寒暖流交汇
(4)A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
35.(7分)(新课标理念题)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城乡居民冬季的蔬菜供应。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画图要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室内暖空气从门的上方出去,室外冷空气从门的下方进入。第(2)题,温室大棚的工作原理就是温室效 应。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射进入温室,而地面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吸收。
答案:(1)略
(2)热量(或温度、气温)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温室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