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地理全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一地理下册模块考试试题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一下学期模块考试地理(必修2)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表1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1~2题
 人口密度
(人/k㎡) 出生率
(‰) 死亡率
(‰)
X 108 42 18
Y 275 6 7
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 欧洲        B.大洋洲        
C. 北美洲      D.非洲
2.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日本迁往中国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图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回答6—7题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 (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回答8~9题。
8.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均物质消费量    C.资源总量    D.人口数量
9.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x疆南部    D.云贵高原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1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如下哪种考虑
A.为了降低运输费用
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
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展城市地域范围

右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14.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牛奶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薪技术开发区

读图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甲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乙曲线表示发达国家
 B.甲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低
 C.甲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比乙曲线大,
       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曲线表示的国家农村人口比重大
16.甲.乙曲线表示的国家可能是(    )
 A.在世界新增人口中,甲类国家所占比重大
 B.乙类国家大部分已进入现代农业阶段
 C.甲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
 D.在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行动中,甲类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更大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7.9%,1995年增加到29%,平均每年增加0.65个百分点,预测到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61%。分析完成17~18题
17.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趋于停止   B.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C.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D.处于早期
18.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制约?
A.国家政策     B.自然条件下     C.经济因素       D.人口增长情况
19.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 海南岛的三季稻生产    ②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③ 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 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光照     B. ① 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 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场     D. ① 地形 ②市场 ③水源 ④热量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20~22题
地 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20.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1.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长江三角洲      C.西欧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22. 下列条件中,不是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优势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廉价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23~25题。
 
23.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4.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25.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26.图4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据图完成27-28题。
 
27. 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钢铁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印刷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照相机镜头厂
D.①石油加工厂 ②炼铝厂     ③纺织厂     ④甘蔗制糖厂
28.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       B.②      C.③      D.④

  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子。据有关知识,完成       29--30题。
2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交通     B.市场    C.资源    D.水源
30. 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对老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D.调整工业布局,将钢铁工业迁移到沿海(如大连)

31、上海宝钢基地的建立说明了:(    )
A.世界钢铁中心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B.钢铁工业生产布局重心由原料产地向消费
市场及有廉价海运的港口附近的转变     
 C.上海附近地区铁矿资源丰富
D.上海的钢铁生产技术水平最高


图6为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的相关变化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图中直线甲、乙、丙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依次是
A.铁路、水路、公路    B.水路、公路、铁路
C.公路、铁路、水路    D.公路、水路、铁路
33.仅从运费考虑,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在AB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甲
B.在BC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丙
C.长途运输最适宜选甲
D.运距超过C最适宜选乙
34.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
①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②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③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要在下图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从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据此分析下表内容,回答36~37题: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低 中 高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强 中 弱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模 小 中 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 中 高
36、分析表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
37、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读图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38-39题:
 
38、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    )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 D.资源系统
39、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40.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41—42题。
4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42.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4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水泥厂  B.硫酸厂 
C.玻璃厂  D.钢铁厂
44、该工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
响是:(    )
A.减少噪音 B.减少污染 
C.保持水土 D.绿化环境

第Ⅱ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4分)
二、综合题(共34分)
45.(11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1)
年  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A中,虚线代表           国家,实线代表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                           
                                                                        。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
(3)表1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6、现代经济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产业传统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类型。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位于美国C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位于图中        处
(填写图中字母)的阿根廷             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欧洲西部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在图上用字母E标注其位置,并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因素:自然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8分)
(3)有的地方成为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如图中的       处(填写图中字母),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主要有                                                                

47、根据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
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
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工业化开始后, 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
二战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材料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            ,                ,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芬兰在前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表现为                                    。
(2)在图中将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时间段用         符号表示,并在符号上标明现代型。
(3)根据图示分析,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的转变。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