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全部初中科学全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4.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
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 
B.瓶内不可能进水
C.瓶内全部进水  
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
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     )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7.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较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磷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二、简答、填空题
9.为了提高本地的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1)                                ;
(2)                              ;(3)                                      。
10.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
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
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
你认为常用的两种灭火方法是                    
             和                                  。
11.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会有同样现象。所以,潜水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携带装有的装备即可。为什么?
12.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金星 二氧化碳、硫酸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内五种行星的“大气”中,所含的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
(2)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_(填“高”或“低”),金星表面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 “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                                            
(2)                                            
(3)                                             
三、实验、分析题
14.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照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①已集满氧气度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②木条1根;③火柴;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    释

  
结   论
 经上述对照实验得出: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5.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     )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_____性良好。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20/4 20/3.5 20/4 20/4 20/4 20/4.5 20/4 -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和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经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_溶液来吸收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成功。
16.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B卷
一、选择题
1.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    )
A.木炭     B.石蜡      C.烧碱      D.乙醇
2.如图所示,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有害物质,除尼古丁、焦油、
一氧化碳外,还含有一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
检验的气体,该气体是               (     )
  A.N2       B.O2       C.CO2       D.CO
3.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L的烧瓶。①第一位同学说烧瓶内没有东西;②第二位同学说瓶内有东西,只能凭想象,不能用实验证明;③第三位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量出来的质量正好是1L空气的质量;④第四位同学说将瓶倒置盛水的水槽中,水不能进去,略斜口露出一点,则水进入瓶内,并形成一串气泡,说明瓶内有东西。你认为正确的叙述是              (      )
A.②和③          B.只有①        C.③和④         D.只有④
4.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右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够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5.若把江河湖海的水里溶解的氧气和氮气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的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质量分数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7.如右图所示,用玻璃制成的两个容器 
(A、B)上,连结着带有活塞的管,A
容器内有新鲜的水藻,先将适量的CO2
气体通入A中,旋塞2关闭,用抽气
机将B中的空气抽掉后,关闭旋塞3,
此时小空心铁球恰好在水中漂浮,将   此装置于阳光下2小时后,打开旋塞2,过一会儿, B容器内的液面将会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不考虑水蒸气)
二、简答、填空题
8.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应用                      进行处理。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④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4)若某同学取了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来做这个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至少写出一条)
9.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右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 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       ,理由是                      。
10.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
读下列信息: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 、NH3 、CO 、CO2等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原因是              。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原因
                                                                 。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
11.在食品超市中常常能见到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中学的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变质,且从经济性、
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我对气体的猜想是   
我猜想的依据是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一种猜想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三、实验、分析题
12.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下面请你根据提供的物质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玻璃杯、镊子、水、酒精、小木条、煤块、棉花球等。
 
实验假设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可能与物质有关; [实验1]:(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燃烧;
没有燃烧。 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物质具有__    ___________性;
2、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   很快熄灭;
持续燃烧 要与_________接触;
3、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 点燃时间短;
点燃时间长;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人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右图,关闭a、b,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二者都进水     D.甲、乙二者都不进水
(2)此时的天平(    )。
A.处于平衡状态    B.偏向左   C.偏向右   D.无法确定
(3)若将甲、乙两瓶直接用一导管连接(撤掉水槽,其他条件不变),当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并使两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此时的天平(    )。
  A.仍处于平衡状态     B.偏向右      C.偏向左     D.无法确定


答案及解析
A卷
一、 选择题
1.B  解析:空气里主要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应该牢记: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2.B   解析:宇宙飞船里有模拟的空气,所以不存在氧气不够的问题,也可以排除温度低的原因。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空气无法形成对流,所以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布满在火焰周围,从而隔离了氧气,使火焰熄灭。
3.C   解析:燃烧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要有充足的氧气,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显然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4.D  解析:镁燃烧消耗氧气和氮气,气压减小
5.B  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当时实验条件及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限制,只在实验中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而且对氮气的认识也非常肤浅,只是把空气中去掉氧气之后,剩下的气体“不能维持生命”,拉丁文取名为“氮气”。
6.D  解析:火势会随风向蔓延,如果向顺风方向奔跑,则不能脱离火海。
7.B  解析:氧气的作用是燃助,即能支持燃烧,而氧气本身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另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8.D  解析:现象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感受到的一些表面情况。如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时一般无须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因为生成物是什么物质一般是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出来的。
二、 简答、填空题
9.(1)减少建筑工地粉尘;(2)限制使用含铅汽油;(3)尽量用燃气代替燃煤;(4)废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5)增加城市绿地面积;(6)节日控制或禁止放烟花爆竹;(7)鼓励公交,控制城市小汽车数量;(8)开发新能源,控制或取代矿物燃料等。从中优选4个即可。解析:这是一道思维空间极为广泛的开放题,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设想,从生物、环境、化学、生产、生活诸方面考虑。
10.可燃物;必须有氧气参与;温度需达到着火点;隔绝氧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解析:
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可燃物,二是必须有氧气参与,三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二个)来分析解答。 
11.答案及分析:空气;因为纯氧对健康的人体会产生副作用。(据中国名校在线网报道:人如果在大于0.05Mpa的纯氧环境中,可能发生“氧中毒”)
12.(1)氦气(2)高、没有(3)冥王星上没有氧气(4)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13.(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2)空气里含量最多是氮气和氧气(3)空气里氮气体积占78% 氧气占21%。
三、 实验、分析题.
14.答案见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    释
取一集气瓶正放,移去玻璃盖片,过一会,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一会儿,瓶内的氧气的浓度仍然较大,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另取一集气瓶倒置,移去玻璃盖片,隔相同的时间,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集气瓶倒置,氧气大量逃逸,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15.(一)(1)C、足量(或过量)(2)A、气密
(三)1/5(或4/20)碱(或NaOH、Ca(OH)2等)SO2(或二氧化硫)
16.(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并与氧气充分接触(2)①②(3)严禁烟火   解析:爆炸是指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而引起。为了了解可燃物的爆炸危险性,我们设计安全的爆炸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知,要引起爆炸必须在空气中充满可燃物和与氧气充分接触。
B卷
一、选择题
1.C
2.C
3. D  解析:气体从液体中出来以气泡的形式出现
4. B  解析:本题从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该题将物理中的摩擦做功生热与化学中燃烧的条件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包含在成语“钻木取火”之中。钻木头是克服摩擦做功,使得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逐渐升高的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
5.D  解析:在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为21%,氮气占的体积为78%。而把江河湖海的水里溶解的氧气和氮气收集起来,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说明了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C  解析: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燃烧才会引起爆炸。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7.B  解析:在A容器中,水藻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当打开旋塞2时,O2进入B容器,使空心铁球置于充足的氧气和水中,此时铁球表面生锈,使铁球重力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液面上升。
二、简答、填空题
8.(1)砂纸打磨去锈(2)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提供高温的反应条件。从而引燃铁丝。③防止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④当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4)集气瓶里氧气量不足、铁丝太粗、铁丝表面有铁锈或刚点燃火柴马上就将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等等。(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选用的铁丝要光亮,若铁丝表面有铁锈等覆盖,会隔离氧气,使得反应无法进行。(2)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②燃烧的条件一般都需要点燃。③铁丝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高温的固体,所以往往会落在瓶底,使瓶底受到剧热而胀裂。④刚点燃火柴马上伸入集气瓶会使氧气由于火柴燃烧而耗尽,等铁丝燃烧时就没有氧气了。点拨: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则,同时要明确操作的理由。
9.木条熄灭  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不支持燃烧的氮气首先汽化逸出而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物理学中的汽化现象和化学中的灭火原理。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故氮气先气化出来,气化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且氮气不支持燃烧,故燃着的木条将熄灭。
10.(1)不能  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反而有有毒的CO、NH3等物质(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CO2,放出O2(3)氮气和水
11.(1) ①气体“猜想”只要是空气或空气里的成分之一,写名称或正确的符号均可。
②回答“依据”时,只要是“猜想”来源于题给的调查结果的正确说法均可。答案举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猜想是 空气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依据是 防止挤压变形 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 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
   (2)举例: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1)
 用针筒将包装袋内的气体取出,将其注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的气体用针筒取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氮气。
(3)空气
三、实验、分析题.
实验假设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④⑥  可燃性;
否有氧气有关; ③①  氧气;
着火点 ⑤②)  着火点低先燃烧
12.

 


13.(1)A(甲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乙中的气体体积未变,压强未变)(2)B(左盘进水,质量增加)(3)C(甲中的气压减小后由乙中的气体补充,最终使两瓶中的气压相等,但是甲中生成的P2O5仍在甲瓶,故此时甲重于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