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全部高中高三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10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0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点难点突破
    1.中国古代社会中商品经济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具体表现为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中国古代社会中城市发展的特征
    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第一,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的日趋活跃。第二,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第三,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四,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测试
   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稳固影响极大。据此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其主要影响在于(    )
    A.推动了奴隶主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转化
    B.导致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直接促成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D.是秦国商鞅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
    2.隋朝对北魏以来的租调制进行改革创新,其最主要的措施是(  )
    A.租调负担均比北周轻得多
    B.农民服劳役的时间明显缩短
    C.“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D.“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3.王安石曾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4.温家宝总理曾说道:“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止一次……每次税费合并以后,都抬高了下一次农民负担的门槛,而人们又往往把以前农民税费合并的基础忘掉,认为又是合理的。我想我们不能走‘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一定得跳出来。”中国古代社会的赋税制度改革形成了“黄宗羲怪圈”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难以控制
    B.官僚地主掌握各级政权
    C.征收钱两增加了中间环节
    D.改革者用人不当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据此回答第5-8题。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与北方相比,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B.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c.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D.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6.《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
    7.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注重环境保护
    B.民族融合现象的推动
    C.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大量南迁
    D.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8.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在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寿彝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江南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南北联系和经济交流
    B.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
    C.南方爆发农民起义需要派军队镇压
    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需要开辟沟通南北的河道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直到目前“三农”问题仍困扰着经济改革的进程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据此回答9~13题。
    9.大家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有这样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实质是(    )
    A.封建自然经济
    B.发展家庭手工业
    c.耕地织布出售产品
    D.重农抑商
    10.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在同一朝代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③④
    11.《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汉初“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社会动荡不安
    C.经济破坏严重  D.封建统治不稳
    12.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重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对政权的人心向背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稳定
    13.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年号   公元 每人平均亩数(亩)
清康熙二十年 1673年     27.92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6.89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3.56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c.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侧面。据此回答14—17题。
    14.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A.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
    B.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C.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
    D.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15.商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下列货币中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作用并影响深远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D.③④
    16.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富商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各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则材料叙述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唐朝时期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B.商人的低贱地位有所改变并开始干预政治
    C.富商与朝廷官僚互相勾结且相互利用
    D.城市中的文人也信奉经商之道
    17.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导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国外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③国家新的赋税制度的实施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和当代。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秦朝的政策和措施中对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郡县制度  ②颁布秦律③实行土地私有制④修驰道⑤书同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9.下图中有两条古驰道(洛阳一太原、榆林一涿郡),下列各项与之相关的是(    )
 
    A.晋文公争做霸主  B.汉武帝维护统一
    c.隋炀帝巩固统治  D.宋太宗北御契丹
    20.隋朝有一位大商人,欲运送一批货物从余杭出发到长安,他所经的水路应该是(    )
    A.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邗沟一黄河一广通渠
    B.邗沟一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黄河一广通渠
    c.江南河一邗沟一通济渠一黄河一广通渠
    D.广通渠一黄河一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摘自《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日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摘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摘自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送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完成:
    (1)北宋“积贫”的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改革。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且大有增加,共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叉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请依据这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的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其主要影响就在于井田制的崩溃,即导致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2.C隋朝规定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可以“免役收庸”,这是其在北魏租调制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而 D项出现在唐朝。
    3.D王安石募役法的内容在于,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以雇人服役。此与唐朝纳绢代役相比,主要是表现出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特征。
    4.B解题关键是明确“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的含义。在结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概况进行分析时,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官僚地主掌握各级政权。
    5.A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北方由于战乱的频繁,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而南方则比较稳定,故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6.D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所给材料的含义,如对“市”的贸易有时间限制,可排除A项;材料提到了“两京诸市”,不仅仅是指长安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可排除B项;而制订商业发展的政策与材料不符。
    7.C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战乱北民南迁,这也正是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导致环境状况有所缓解的主要原因。
    8.A南北经济已趋于平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大都在山东、河南而并非在南方,民族融合的高潮也并非出现在隋唐时期。据此判断,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9.A从材料来看,主要是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其实质就是封建自然经济。
    10.C①是魏晋时期马钧改进的翻车,②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③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取水灌溉,④是唐朝开始使用的曲辕犁。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11.C理解材料中“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等可以看出,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因此封建统治者在客观上无法剥削到更多东西,这是“轻田租”的直接原因。
    12.B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稳定小农经济主要是出自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且与工商业联系密切。
    13.D表格中反映的主要是土地按照全国人口来平均,从中可以看到人均耕地在逐步减少,这与土地兼并、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
    14.D战国时期的商业中心是在政治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政治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故D项正确而C项不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统一货币,而商周时就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所以A、B两项同样是不正确的。
    15.C①是秦朝统一货币后通行全国使用的,③是唐朝通用的货币,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们为范式。
    16.B材料反映出拥有巨资的富商结交贵族、官僚、文人,并彼此相互利用这种社会现象,其实质是说明古代商人低贱的地位在唐朝开始了变化,商人开始干预政治。
    17.B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18.C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封建自然经济是导致分裂割据的根源所在,故③不符合题意。
    19.C从图中的运河可以断定是隋炀帝时期。当时,隋炀帝时除了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外,还修筑了一些驰道以巩固其统治。
    20.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隋朝大运河知识的掌握情况。
    21.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新材料和新情境,考查考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综合认识,同时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第(1)(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应依据材料回答,第(4)问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开放型题目,题目给出两个观点,要求择其一论述之。应注意的是答题时所选取的观点最好是平时我们学习中较容易接受的观点或论据较多的观点,这样容易得分。
  答案:(1)冗官。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因为图革新而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的“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其改革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22.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自战国至明朝时商品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第(1)问从图片可得出战国时商业发展的情形,百『结合图中的有效信息逐一写出具体表现,这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问需要从图片中提炼出与前代所不同的特点,注意图片下面的注释,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要从国家政策、市场、资金、劳动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些措施和社会现象,再分析它们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消极影响。
    答案:(1)历史主题:战国时期商业发达。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各国货币发展,但货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新现象: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或答农产品的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或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亦可)。有利因素: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3)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和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