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全部高中高三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三历史课外练习

高三历史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B )  
A.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2、台湾在设省以前,长期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府。台湾府的设置是在                ( C )
A.元朝统一全国时   B.郑成功收复台湾时
C.康熙收复台湾后   D.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3、国际社会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有                          ( C )
①《开罗宣言》      ②《联合国家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台湾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 A )
A.中国国共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战后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5、近代史上,列强争夺我国东北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丰富          B. 战略地位重要              ( B )
C.经济发达          D. 邻近俄日两国
6、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家的重要因素是                       ( B )
①进行了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了外来的移民和技术 
④内战后工农得到较为协调的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7、“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 A )
A.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B.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C.工业布局基础良好  D.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这主要源于               ( D )
A.减少政府干预       B.实行美元贬值  
C.减少福利支出       D.发展高科技产业
9、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D )
A.阻止波旁王朝复辟  B.扩大法兰西帝国版图
C.保证工业革命开展  D.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10、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D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 D )
A.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C.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2、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因→果)               ( C )
 
13、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体。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④垄断组织成为主要生产形式                 (  D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14、1943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性好转,主要表现在: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②北非战事结束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外来侵略③西zd立④台湾分离                                                  (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D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变乱
17、“国民大革命”中“大”的历史特征,理解最确切的是                 (  C  )
 A.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B.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规模大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D.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18、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方案是                     ( A   )
 A.《资政新篇》 B.《变法通议》 C.《海国图志》   D.《瀛环志略》
19、五卅运动的斗争实践可以证明下列哪些论断的正确性①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②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具有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③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大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④各革命阶级可以结成反帝统一战线                               (  D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世界现代史”的准确内涵是                                  (  D  )
 A.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B.科技迅速发展,经济走向繁荣的历史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
 D.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的历史
二、主观题(每题10分,共四题)
21、(10分)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里面的缘由。
材料1: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材料2:(1884年,日本学者冈千仞来华考察)事后,冈千仞认为:“(中国)政治腐败,
百度废弛,纲纪紊乱,一切名器,有名无实。事无大小,皆成贿赂,尤忌变更旧制。”
                                 ——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材料3:(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
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
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
土,藐视中国,有窥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2分)

中体西用(2分)


(2)根据材料3,简要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4分)
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其进步性;但他反对日本进行的政治改革,体现了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另外他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后的侵略企图,有其前瞻性(或有一定的政治远见)。(4分)

 

 

 

(3)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国错过这次机遇的根本原因。(4分)

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根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没有进行包括政治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加之当时的政治腐败,都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致使中国失去了难得的发展机遇。(4分)

 

 

 

22、(10分)阅读以下材料
(按语:20世纪后半叶,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
材料1:从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
发展,引起世界瞩目。过去,南朝鲜、台湾的经济都是以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新加
坡、香港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在60年代,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
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结
构有明显的变化,外贸出口能力增强,成为美、日、西欧的竞争对手,并拥有巨额外
汇储备,人均国民收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名列前茅,故被西方经济学家
称之为“70年代的奇迹”,与50年代的西德、60年代的日本相提并论。由于这四个地区
历史上都接受“龙的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又都以“新儒学”为指导思想,故称为“亚
洲四小龙”。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2: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 中国大陆
70年代
GDP增长率 80年代
GDP增长率 70年代
GDP增长率 80年代
GDP增长率
8.6% 8.5% 5.8% 8.9%
                                                  ——《东亚经济白皮书》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3分)

进入6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迅速,70年代迅速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分)原因: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2分)

(2)结合材料2分析,20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发展的格局有什么变化?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分)
“亚洲四小龙”仍然保持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年均GDP增长率超过“亚洲四小龙”。
(2分)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方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3分)

 

(3)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中,东亚地区的情况如何?(2分)

与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一起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加强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了亚太经济的共同繁荣。(2分)


23、两宋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概括并用史实说明这种特点对时中国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

特点: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2分) 影响:①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如南宋“苏湖熟,天下足”;辽夏金等民族的封建化。(2分)②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如宋辽的战争,榷场的出现。(2分)③对外关系北方陆路对外贸易受阻,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如南宋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2分)④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2分)

24、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它是如何具备的?这种转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诸多因素:(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实现革命转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5)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无产阶级身上。(答对四点得5分)
最主要的因素: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斗争的发展。(1分)
原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2分)
影响:这个转变是中国历史的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提出了正确的纲领,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