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南充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2011级历史试题(文科)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代表是(   )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伏尔泰     D.拉伯雷
2.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和《圣经》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
   ③在意大利的教堂看到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④英国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亚里士多德曾将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4.“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5.在09年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6.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7.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8.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9.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10.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纲领》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准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对左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13.1929 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    )
A.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的制度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C.激化了各国矛盾,造成了战争危险 
D.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4.“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说,最符合下列哪一情况  (    )
A.抗战中的中国                   B.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15.右图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
对作者作这幅漫画时的背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    
B.东南欧各人民纷纷起义,打击德国侵略者
C.召开雅尔塔会议                        
D.召开波茨坦会议
16.“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便如满洲、台湾、
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是下列哪一国
际文献的规定(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德黑兰会议决议
17.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在美苏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       B.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C.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  D.美国据此确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18.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19.从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首次把世界唤作“地球村”起,一些富于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西方史学家就感到了一种必要,那就是必须突破19世纪以来国别史和西方中心论传统,从文明比较的角度重写世界史,以便提供某种参照,对“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中心论观需要突破          B.强调本民族史是每个史学家的责任
C.有助于国际合作保护多元文化    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文化
20.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1.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调整社会经济政策,主要有 (  )
①加强以经济的宏观管理 ②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④进行社会改革,稳定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3.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24.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25.下列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政策 
②已建立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 
③实现粮食自给,科技取得较大成就 
④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20 世纪 90 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事件表明 (    )   
A.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已不能承担维和责任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当今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D.美国和北约取代了联合国的位置
27.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28.下列对知识经济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首先在美国出现                               B.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C.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具有高投入、高增长、高失业的特点
29、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C.奠定了战后政治、经济格局               D.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30.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B.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空姐——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主要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材料二:下面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5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4分)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3分)
 
32.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 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 世纪 80 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 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 18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 200 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4 分)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2 分)
 

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 年为 580 万公顷, 1956 年达 1640 万公顷,1962 年增至 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推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 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材料三:2004年国际经济环境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国际政治局势趋于缓和,国际金融市场稳中有升,投资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这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但世界性通缩压力没有消除,国际突发事件和“非典”疫情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保护有所抬头,贸易磨擦将大量增加,但总体而言,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从国内环境看,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将继续增强,特别是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步伐,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王长胜《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试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的目的、方式。(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3分)在这个市场中英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各处于什么位置? (2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这些趋势? (1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