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09-2010学年通钢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09-2010学年通钢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前将考号写在指定位置,要求写考号、姓名。
2、本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书面表达。试卷满分100分。
3、本试卷共XX页,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2、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与法者民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中国古代法律的突出特征是
A.司法独立、礼法结合                     B.有限君权、法权平等
C.法源于君、礼法结合                     D.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4、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研究九品中正制要采用多变的角度   B  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
C  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D  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进步的断层
5、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先进文化的吸引
7、鸦片战争后,清廷大小官员曾分析过战争失败的原因,其中,代表皇帝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充分说明耆英(  )
A.认识到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巨大差距
B.认清了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认识到了敌强我弱的现实    
D.认识到了腐朽的旧官僚体系不适应时代的潮流
8、1861年,奕訢曾把清政府面临的形势比做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综计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伐魏……”。“ 魏”在这里指的是 (  )
A.对中国领土蚕食鲸吞的沙俄         B.急于占领中国市场掠夺财富的英国
C.正在迅速崛起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   D.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
9、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曾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创作于(  )
A.丙申年       B.甲午年      C.丁酉年            D.乙未年
10.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11.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据《中国近代史》:1903年,立宪派发表文章,鼓吹“立宪”:清朝—些地方大员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奏请“变更政体……”。据此可知
A.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政治主流。
C.他们都要求改变清朝统治的现状    D.他们都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1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14、洪秀全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与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二者相似之处是
A.维护小农经济是其出发点              B.都具有近代化色彩
C.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是其主要内容     D.其反对的对象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5、“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到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他民主党派
16、(2009海南卷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1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渡河
19、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曾经有一段时间未能实行   ②全国政协曾在1949—1954年间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③它使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和执政的权利  ④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1、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2009年3月2日到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她是中国唯一连任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下列事件她没有参与的是
A. 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B.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审议与通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审议与通过
D.“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被写进宪法
23、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
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4、近几年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如参加朝核六方会谈,组织“中非论坛”,在俄罗斯 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参加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执行任务。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D.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25、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合作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Ⅱ卷(共50分,请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5分)
材料一: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根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有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1)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与材料一的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据的对比及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5分)
(5)从四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3分)
27.(12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古玩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乾兴元年(一○二二年)六月真宗诏令:“在京都商税院并南河北市,告示客旅等。……如有大段行货,须至赊卖与人者,即买主量行货多少,召有家活物力人户三、五人以上,递相委保,写立期限文字交还。”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
(宋神宗熙宁六年,东京肉行徐中正等提出)“乞出免行役钱,更不以肉供诸处”,(官府成立)“详定行户利害条贯所”,(实行)“免行法”,各行交纳“免行钱”,“官为雇人代役”。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前期,宋王朝出现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正背面都有出票人的印记,有密码花押,票面金额在使用时填写,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材料四:  元祐四年(1089年),御史中丞梁焘就说:“汴口复成,……通江、淮八路商贾大舶,以供京师之饶。”
——《宋史•河渠志》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五:  “臣窃见……左右侍御之人,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                                 ——《司马光文集》卷二三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叙述了汴京城的“市场”有哪几种类型?(3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汴京城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4分)
 (3)材料五反映出汴京城的贵胄和市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风气?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这种风气对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3分)
(4)在以下两题中任选其一进行作答。(2分)问题一:请对上述史料的性质进行分类。
问题二:有人依据材料一得出“宋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他的论证有何错误?
28.(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
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唐,宁德
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
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
“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     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3分)
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 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
(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3分)
材料三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年代类别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四   据上海商会记载,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3)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②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③相似性: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2分)
本质区别: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与皇权、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4分)
(2)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6分)
(3)黑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2分)
(4)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3分)
②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2分)
(5)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政治体制的合理部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和坎坷;实现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始终追求的目标。(3分)
27.(1)定期市(庙会),早市,季节市,专门化的商品市场。(3分)
(2) “赊卖”的兴起(政府立法保护);纸币的流通;交通的发达;行会组织的保护(“免行役钱”的实行)。(4分)
(3)尚奢(攀比)、享乐(消费观念的转变)。(1分)
积极:对各色商品的需求旺盛,促进商业文明的发展;(1分)
消极:造成财富的浪费,生产、经营意识和进取心的减退,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
 高分2分)
2 8. ( 18 分)( 1 )产茶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种类多,质量好,闻名全国(成为贡品)。(3分)
 ( 2 )影响: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刁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也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分)
( 3 )趋势:19 世纪30 一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2 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 口岸增开、关祝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2 分)、
    回落原因:国际市场上印度茶的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落;出现假冒伪劣再现等.( 3 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