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75分。
1.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人们的赞誉。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开国功臣    C.王室成员   D.少数民族首领
3.图中的“会稽郡”管辖地在西周朝时的地方长官会是
A周王       B 郡守     C 县令       D 诸侯
4.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嬴政
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据此,对汉朝选官标准的判断,说法最全面的是:
A、以孝廉为标准                       B、以才学为准
C、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D、以贤良方正为依据
6.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
        
①昭君出塞   ②张骞通西域  ③滇王金印  ④“汉委奴国王”金印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7、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某古装片的场景:徐州府境内洪水泛滥,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经皇帝认可后,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任务。这一历史场景可能出自: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10.《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11.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12.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中“百姓苦”反映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D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勉强地自给自足
1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5.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作用有
  ①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②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自然经济与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④妨碍了与世界正常往来,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③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④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19、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20.下列选项涉及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和措施,其中起到了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唐朝在地方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官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22、穿越时空的隧道,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那还不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得了吧,干脆象我这样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2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非命》),此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自给自足      D.“织耕分离”
25、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特点的是 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封建剥削相对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反映了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能极大地促进国家统一的是

A.                    B.                         C.             D.
27.下列中国古代在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搭配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三星堆青铜礼器----商周时期           B灌钢法-----南北朝
C花鸟画风格的织锦-----唐朝            D青花瓷-----明朝
28.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中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29、雍正年间的《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材料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中:
A、苏州成为机户的集散中心       B、苏州的纺织业水平领先全国
C、苏州的机户财力雄厚           D、纺织业领域有资本主义生
30、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经济的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32. 在某中学进行的学生制作模型比赛中,有一位同学展示了他制作的仿古模型(见右图),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A.观测天象       B.指引方向
C.烹饪烧烤       D.察看风水
3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体现学习方法的是     
A.“克己复礼”                           B.“当仁不让于师”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温故而知新”
34.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南北朝
35.“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36“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李白      B.柳永        C.辛弃疾      D.曹雪芹
37.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38.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A.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                           D.天体运行法则
3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40、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4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42、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人才辈出。下列对我国古代文学或文学家的描述正确的有:①、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流行于汉代  ②、唐诗的流行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其中李白和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③、宋词与明清小说的流行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  ④、《诗经》、《楚辞》、《红楼梦》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3.右图为南京的“江南贡院”明远楼,门左右两边八个字为曾国藩所题,反映出贡院的主要作用在于
A 培养幕僚,壮大地方官员势力
B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C  对抗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发扬中华文化,培养文人才子

“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44.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45.关于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画种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文轻武的国策   B.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经济繁荣  
 C.文人阶层壮大     D.理学的兴起
4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生②净③丑④旦
48.《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体现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农民政治的要求
49.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5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题卡:
01[A] [B] [C] [D] 02 [A] [B] [C] [D] 03 [A] [B] [C] [D] 04 [A] [B] [C] [D] 05 [A] [B] [C] [D]    
06[A] [B] [C] [D] 07 [A] [B] [C] [D] 08 [A] [B] [C] [D] 09 [A] [B] [C] [D] 10 [A] [B] [C] [D]  
11[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6[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31[A] [B] [C] [D] 32 [A] [B] [C] [D] 33 [A] [B] [C] [D] 34 [A] [B] [C] [D] 35 [A] [B] [C] [D]
36[A] [B] [C] [D] 37 [A] [B] [C] [D] 38 [A] [B] [C] [D] 39 [A] [B] [C] [D] 40 [A] [B] [C] [D]   
41[A] [B] [C] [D] 42 [A] [B] [C] [D] 43 [A] [B] [C] [D] 44 [A] [B] [C] [D] 45 [A] [B] [C] [D]
46[A] [B] [C] [D] 47 [A] [B] [C] [D] 48 [A] [B] [C] [D] 49 [A] [B] [C] [D] 50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25分)
51、观察下列图片:(12分)
          
 图一《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图二《清明上河图》中的商队
       
图三清代嘉庆年间的北京东四牌楼   图四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请回答:
(1)根据图一、二分析当时的商运方式有哪些?

 


(2)根据以上四幅图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

 


(3)图四中会馆的出现与图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关系?

 

 

5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曾默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荀子说“制天命而用之”;王充在《论衡》中说“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材料二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值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材料三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生,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四  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畿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请问答:
(1)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思想家是怎样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哪些史实体现了这些认识? (4分)
 


(2)管仲和荀子在上述材料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4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3分)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