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第六单元检测(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镇压反革命       B.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解放全中国       D.讨论建立新中国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3.“一唱雄鸡天下白”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的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抗战胜利      D.中华民国成立
4.20世纪中叶,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耻辱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7.“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下列哪对关系制定的(    )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C.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8.在我党的历史上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0.“文化大革命”出现的根源是(    )
A.对中国国情存在认识上的错误       B.利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       D.毛泽东个人威信全面得到提升
1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有(    )
① 残酷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 ② 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 
③ 1967年1月后的夺权风暴     ④ 江青一伙支持“砸烂公检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下列事件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②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开国大典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4.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 政治协商  ② 民主监督  ③ 参政议政  ④ 维护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政府,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文件 (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D.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分裂状态
17.“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
A.香港问题、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C.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澳门问题
18.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最根本不同是(    )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间的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19.图为会谈中邓小平否决了撒切尔夫人向中国方面提出的(    )。
 
A.主权与治权合一的建议
B.将香港作为自治领看待的主张
C.英人与港人共同治理香港的主张  
D.用主权换治权的建议
20.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2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D.“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22.下列事件中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23.新时期我国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
A.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大力培养农村青年干部
24.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25.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制定左图所示文件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右图所示重要文件是哪次会议制定的?该文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
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
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
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自治县 124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为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 3.B  4.B 5.D 6.D 7.B  8.D 9.D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C 21.A 22.D 23.C 24.A  25.C
二、材料解析题
26.(1)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已取得胜利)。作用:施政纲领。(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27.(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证明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3)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愿望的实现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4)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28. (1)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2)平等会谈。“一国两制”。(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