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一历史下册入学考试试题

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2.《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
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 力的是
A.《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论文     D. 秦简的记述
4.右图为秦朝文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物由太尉掌管
B.此物可证明当时推行郡县制
C.此物是三公九卿的凭证,可证明当时推行较为完备
的中央官制
D.当时军队的调动以此物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
5.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 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7.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8.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C.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10.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人民起义不断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11.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2.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 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3.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4.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
A.峥嵘岁月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B.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
C.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D.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中国新生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
15.“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A.法国的启蒙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16.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9.“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蒙冤受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A.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B.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C.国家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22.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时表示:“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坚持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2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4.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 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25.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日建交
26.二战后,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敌人,敌对的主要原因是
A.双方都拥有核武器                     B.争霸欧洲
C.法西斯被消灭                         D.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
27.“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不包括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加强经济援助
28.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29.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其最初的目的在于
A.推翻殖民统治,形成多极格局           B.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摆脱美苏控制,维护民族独立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0.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表明美国在冷战结束后
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                    B.欲推进多极化进程
C.想遏制社会主义力量                   D.想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3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参加科举考试  D.投做官吏幕僚
32.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
 C.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差别消失     D.《民法大全》的编纂
33.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该文献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美国的1787年宪法
34.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 ”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3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期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总统的权力受议会制约
3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7.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方案的共同特点是 
 A.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B.意在发展资本主义
 C.脱离了社会现实     D.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
38.章炳麟在1905年写的一幅对联中说“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这里的“六旬割台湾”是指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9.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闭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已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从这则日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40.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右图所示
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没有规定国民的权利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 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 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5分)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6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并举例说明。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9分)

 

高一第二学期入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5 BADDD   6—10 CACCC   11—15 ACBCB
 16—20 CDBCC  21—25 DBCDC  26—30 DBACD
 31—35 CDBAD  36—40 ACCBD

 41.(1)权力机构: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分别有总统、国会、法院掌握)
 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意义:通过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从而防止专制独裁统治的出现,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3分)
 (2)性质:前者——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后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权。(2分)
 作用:后者作用更大。理由:前者反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后者反映各阶层人民的民主,具有更广泛的民主性;前者由于当时不具备实现 民主的条件,在实际上没有真正推行;后者在人民掌权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4分)
 (3)共同点:宪法推动了两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2分)
 负面影响: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乏群众监督,容易导致个人专制、个人崇拜和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而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生与这种体制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5分)
 教训: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2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