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下)高一历史模块二考试

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下)高一历史模块二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得人心。一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           D.巩固苏维埃政权
5.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6.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使西欧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②巩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所谓“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A.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方式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  D.强调合作但不放弃武力
8.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①1945年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10.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脑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11.导致东欧国家巨变的因素有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困难,忽视民主法
制  ③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2006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多数民众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68%的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苏联解体的历史参与者在回望那段岁月时,竟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普遍想法是  ①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而惋惜,想恢复昔日的苏联  ②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③俄罗斯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3.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
14.2007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美国在东欧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所引发的局势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表明
   A.美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              B.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C.美俄对抗关系依然存在              D.一超多强格局已经结束
1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16.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
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17.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18.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守、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
20.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21.在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一直在潜滋暗长,在繁华的城市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
A.柜坊    B.市舶使    C.瓦子    D.邸店
23.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
24.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5.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A.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2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诸多条件中,最为重要又最直接的是
A.工人人数的增多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生产技术的积累     D.资本的增多
27.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环境污染严重     D.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8.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先进的通讯手段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物美价廉的商品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9.第二次工业革命首要标志性成就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汽车的发明
C.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30.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3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3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扩大
D.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3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4.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坚决地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D.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5.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序较深
3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充分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经济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C.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
3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3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3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根源是
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的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封建势力的束缚         D.外国资本的挤压
40.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
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41.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
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43.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1.9亿公斤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公斤。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
   A.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4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
45.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视察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47.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等作用
4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49.下列电影中,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
①《定军山》  ②《歌女红牡丹》  ③《渔光曲》   ④《风云儿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0.从根本上说影响社会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与世界交流的程度
 C.政府的政策        D.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有二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共20分。)
5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          B.日本               C.第三世界国家      D.西欧
52.古代中国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朝代有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3.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阻碍了封建统治
54.下列西方航海家到达过东方(亚洲)地区的有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55.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包括
A.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56.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的工业部门是
A.电力工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化学工业
5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的近代第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58.1978年12月,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国家决定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是
A.江苏          B.福建              C.浙江              D.广东
59.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A.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B.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C.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D.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60.下列各项对罗斯福新政评价正确的是:
A.新政从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除了经济危机
B.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C.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新政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0分,其中61题分;62题分。)
6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6分)
62.生产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进行过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背景如何?结果怎样?(12分)
(2)从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