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全部初中初三九年级历史上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荣县中学2015届初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荣县中学2015届初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9.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此的有(   )
①楔形文字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2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四大皆空”和“口头禅”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文明丰富多彩,辉煌灿烂,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不属于古希腊的是(   )
A.《俄狄浦斯王》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拉奥孔》
22.“对于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两岸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3.美国纽约自由岛上有座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着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镌刻着一个日期:1776.7.4。这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   )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4.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5.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利弊 B.英国殖民侵略的利弊
C.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利弊 D.美国独立战争的利弊
26.下列在世界近代史上曾经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27.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如果将这三个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归纳为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来临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8.“160多年(1848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指(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相对论
29.下列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史实与其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3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引爆它的“火星”分别是指(    )
A.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32.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索姆河战役
33.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研制成功内燃机 B.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D.发明电子计算机、发明电话
34.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他的研究成果(    )
A.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C.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D.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35.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B C D
36.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史实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的世界做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称为(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8.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直接损害中国利益的是(    )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思想篇]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4分)

                        
    但丁                            伏尔泰              
(1) 14—18世纪的欧洲兴起了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并分别为其提炼一个关键词。(2分)

 

 


[科技篇]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而科学家对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分)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分布图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哪两个国家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领头羊。(2分)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电磁学理论为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1分)简要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的这些科技成就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分)

 

 

 [政治篇]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4分)               ——马克垚(yáo)《世界文明史》   
(3)英国“全新的政体”是指什么?(1分)美国在政府体制设计方面的文献名称是什么?它所贯彻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来自哪位启蒙思想家?(2分)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它们做出简要评价。(1分)

 

 


[探索篇]20世纪20年代初的苏俄,30年代初的美国和70年代后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都面临严重困难。三国经过探索最终都走出危机迎来新生。(8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到来,其中美国和德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4)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什么政策而言?(1分)它“新”在何处?(1分)

 


(5)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沿用苏联的模式,文革结束时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材料一“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1分) 哪一历史事件标志中国开始改变这一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6)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1分)该“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同一时期的德国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什么对策?(1分)

 


(7)列宁和罗斯福的成功探索实践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1分)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