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八年级 > 全部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沪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沪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一、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巫山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奴隶社会经历的四个时期是(    )

A、夏、商、西周、东周    B、夏、商、西周、春秋

C、夏、商、春秋、战国    D、夏、商、东周、春秋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半坡氏族公社时期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夏朝  D、商朝

4、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夏朝

5、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6、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语出(     )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尉缭子   D、论语

8、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     )

A、1403至1433年   B、1405至1433年   C、1415至1433年   D、1405至1443年

9、下列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唐朝    B、西汉   C、明朝    D、清朝

10、奠定今天祖国疆域基础的朝代是(    )

A、唐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1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李自成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大起义   D、方腊起义

12、下列制度中属元朝首创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度    D、郡县制

13、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征辟制   C、军功制   D、科举制

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下列哪一城市的繁盛景象?(     )

A、唐朝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1)杯酒释兵权   (2)安史之乱   (3)商鞅变法   (4)火药外传至欧洲

A、(1)(3)(2)(4)     B、(3)(2)(1)(4)

C、(1)(4)(2)(3)     D、(4)(2)(3)(1)

16、明清两大商人集团中除了晋商外,另一个是(    )

A、徽商   B、山东商    C、浙商    D、闽南商

1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视之如一”语出(     )

A、汉武帝   B、明太祖    C、唐太宗    D、宋太宗

18、《本草纲目》一书的作者是(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19、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0、提出“仁”的学说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1、能反映商周时期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是(    )

A、缠足  B、“七出”的规定    C、三从四德理论   D、贞节观

22、如果你要了解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情况,你应该到下面哪本史书中去查找?(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23、西汉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下列地点的顺序是(    )

(1)河西走廊   (2)楼兰   (3)敦煌   (4)阳关

A、(1)(2)(3)(4)    B、(2)(1)(4)(3)

C、(1)(3)(4)(2)    D、(2)(1)(3)(4)

24、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赵孟黻

25、同“百工有籍”有关的社会阶层是(    )

A、农民   B、商人    C、士人    D、手工业者

二、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每空一分,共15分)

1、(     )和炎帝的部落联盟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因此我们常说自己是(     )。

2、在古代中国对外输出的物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和(     )。

3、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    )变法,为秦国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明朝中期,张居正

改革实行(      ),使国家财政收入明显改观。

4、唐朝的(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到其孙子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极盛时期,

史称(       )。

5、东汉(     )改进了造纸术,北宋平民(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是唐朝的(     )法师;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    )曾六次东渡,

终于到达日本,被日本人民尊称为“过海法师”。

7、隋唐以来,(    )、(    )、(    )三家并立,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三、举举看(11分)

1、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工程,并任选一个说明它的历史作用。(至少举出三个)。(5分)

 

2、古代中国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请尽可能多地举出四大发明以外当时领先于世

界的科技成果。(6分)

 

四、历史诊所(指出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下面是某部电影的一个场景内容,请你仔细阅读后,找出该剧本的失误之处。

(场景布置:房间里一桌、一椅,桌上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唐高祖李世民忧心忡忡走进房内,长孙皇后发现皇帝面带焦虑,猜想定是朝中出了大事。原来,

刚才在朝堂上,宰相姚崇等上奏唐太宗,边境匈奴不断侵犯,使边境百姓遭受苦难,而派去

出使西域的张骞则杳无音讯。另外,更严重的是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急需派兵镇压。

请你找出至少三处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五、开放题(18分)

(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请问:(1)苏轼这首词中提到的“三国”是指哪三国?(3分)

          (2)苏轼这首词写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1分)从所属的社会阶层来看,苏轼在古代

属于哪一社会阶层?(1分)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请说出古代这一社会阶层在推动历史发展

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3分)

 

 

 

(二)下面是毛泽东的《沁园春》词的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就这首词中提到的一位历史人物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和看法。(要求:150字以上,字迹端正,

符合史实,有自己的明确观点)(10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B  5A  6D  7A  8B  9A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B  21B  22C   23C   24A   25D

二、1、黄帝  炎黄子孙   2、丝绸  瓷器   3、商鞅  一条鞭法   4、武则天   开元盛世

5、蔡伦  毕升   6、玄奘  鉴真  7、佛 道  儒

三、

长城、运河、钱塘江大堤

长城促进沿线各民族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

运河沟通南北,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

钱塘江大堤保护了“天堂”杭州的安全。

四、

(1)桌上放着一本《资治通鉴》:错。该书出自宋朝。

(2)唐高祖李世民忧心忡忡:错。李世民是“唐太宗”。

(3)宰相姚崇等上奏:错。姚崇是唐玄宗时代的人。

(4)匈奴不断侵犯:错。南北朝以后匈奴消失,此时北方边境应为突厥。

(5)出使西域的张骞则杳无音讯:错。张骞为汉代人。

(任意指出三处即可)

五、

(一)

(1)魏、蜀、吴  

 (2)赤壁之战    士人(士)

士人的作用:从事文学创作;记录和总结科学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二)

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