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化学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14辽宁省中分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014辽宁省中分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HClO的结构式为:H-Cl-O 
3.一定量的锌粉和6mol•L¬—1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物质:①石墨  ②CuO ③铜粉  ④锌粒  ⑤浓盐酸  ⑥纯醋酸 ⑦KNO3溶液  ⑧CuCl2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响产生H2总量的是 (      )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⑧           D.①⑤⑦
4.XY2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比X2+多一个电子层,且与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是第二周期元素                         B.Y是第ⅦA族元素                       
C.Y-与X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物XY2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
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二、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
6.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在地球上元素的含量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8.在下面四个反应的热效应a、b、c、d中,其中可作为中和热的是( )
  A、NaOH(s)+HCl(aq)=NaCl(aq)+H2O(l);△ H= -a kJ /mol
  B、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 -b kJ /mol
  C、H2SO4(aq)+Ba(OH)2(aq)=BaSO4↓+H2O(l);△ H= -c kJ /mol
  D、KOH(aq)+HNO3(aq)=KNO3(aq)+H2O(l);△ H= -d kJ /mol
 9.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                    △ H= ―393.5kJ/mol
2H2(g)+O2(g)==2H2O(g)                 △ H= ―483.6kJ/mol
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2︰3          D.3︰2
10.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20mL3mol•L-1的X溶液          B.20mL2mol•L-1的X溶液 
C.10mL4mol•L-1的X溶液          D.10mL2mol•L-1的X溶液 
11.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  2C(g)+2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反应体系的总压恒定         B.B的浓度不变  
      C.C(A):C(B)=1 : 3            D.每生成3mol的B同时生成1mol的A
12.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硫酸与碳酸的酸性比较,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13.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14.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总反应式为:2H2+O2=2H2O;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此电池能见到浅蓝色火焰         B. H2为正极,O2为负极
C.工作时电解液的pH不断增大       D.电极反应为: 正极 O2+2H2O+4e-=4OH-
15. 关于氢键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
B. H2O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作用
C. 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
D. 在氨水中水分子和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氢键
16.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SO4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为CuSO4溶液
 
18.在1100℃,恒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 ΔH=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1,则c(CO2)=0.026 3 mol•L-1
B.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加入适当过量的FeO
C.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若生成56 g Fe,则反应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19.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电池,它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可达十年之久,它的反应方程式为Li +MnO2 == LiMnO2,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负极是锂        B.它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剂配制
C.当有3.01×1023 个电子转移时,正极消耗1mol
D.它是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的电池
20.在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X气和1 mol Y气发生下列反应:
2X(g)+Y(g)  3Z(g)+2W(g),在某一时刻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出的下列各生成物浓度的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c(Z)=0.75 mol/L         B.c(Z)=1.20 mol/L  
C.c(W)=0.80 mol/L     D.c(W)=1.00 mol/L
21.如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  ②Y、Z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均显酸性        ③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  ④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      ⑤Z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③                D.只有①④
2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单位mol/L),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
23.已知反应:2CO(g)===2C(s)+O2(g)。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反应                         B.高温下是自发反应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反应,高温下是自发反应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反应

卷Ⅱ
三、填空题(共36分)
24、(4 分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根据两反应本质,        (填A 或 B)能设计成原电池。如果可以则电解质溶液是        ,正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                                     。
25. (11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 A   ⅡA   ⅢA   ⅣA   VA   ⅥA    ⅦA         0
    2      ⑥    ⑧    
    3   ①   ③   ⑤   ⑦     ⑩
    4   ②   ④       ⑨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
(2)④②⑤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              ;
(3)②③④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4)写出元素⑥与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物质的分子构型为           型。
(5)利用电子式来表示①与⑦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6)①和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试比较与⑦与⑧两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低              。
26. (11分)(1)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H2 CO 
1 650 4 2 1.6 2.4 6
2 900 2 1 0.4 1.6 3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第二位小数)。
②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求实验2的平常常数K,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二位小数。              
 
(2)甲醇和氧气完全燃烧的反应可以设计为燃料电池,装置如图,该电池通过K2CO3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CO2。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
27(10分)
(1)已知: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 H2 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黑作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        (填“酸性” 、“中性” 或“碱性” ),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化学答案
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
1C 2C 3B 4A 5D
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
6D 7B 8D 9 A 10A  11 B 12B 13C 14 D 15 B 16A 17C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 填空题(共36分)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