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全部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14年安顺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C 
(3)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 加入B物质 (写两种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以及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
(2)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以及稀盐酸和金属镁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进行解答;
(3)根据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及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A;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A和B降温后,溶解度都变小,仍然饱和,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小于于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填:B>A>C;
②稀盐酸和金属镁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图可知该物质为C物质;故填:C;
(3)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加入B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故填:降低温度;加入B物质.
点评: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确定分离物质的方法,判断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等,要依据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细心分析解答.
 
11.(6分)(2014•安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Fe2O3 ,F的化学式为 CuO .
(2)A、C、E三种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C 、 CO (填化学式)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  3CO2↑+4Fe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物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
(2)根据(1)的判断可以知道A为碳,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所以具有还原性的为A和E,即碳和一氧化碳;
(3)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它们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根据(1)的判断可以知道G为铁,而H为铜盐溶液,所以可以以硫酸铜为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①为氧化铁和碳的反应生成铁盒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3C+2Fe2O3  3CO2↑+4Fe;
故答案为:(1)Fe2O3;CuO;
(2)C、CO;
(3)3C+2Fe2O3  3CO2↑+4Fe.
点评: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共14分)
12.(6分)(2014•安顺)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 O4+MnO2+O2↑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氧气后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熄灭酒精灯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解答;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去分析解答;
(3)从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为酒精灯,②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    长 颈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答案为: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熄灭酒精灯.
点评: 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
 
13.(8分)(2014•安顺)一次实验课上,细心的小红,小敏同学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②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
③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红小敏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说明猜想 ① 不成立.
(2)能否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为了探究另外两个猜想哪个成立,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 ═CaCO3↓+2NaOH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表明猜想③成立.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OH变质的原因 2NaOH+CO2 =Na2CO3+H2O ,该事实说明NaOH溶液或固体都必须密封保存.

考点: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物质在存放时要防止变质,变质的原因可能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而导致化学试剂失效.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固体;
(2)由于NaOH的水溶液和 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不能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
(3)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4)NaOH 遇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解答: 解: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固体;该实验说明猜想①不成立;
(2) 由于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不能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答案应填:不能;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 ═CaCO3↓+2NaOH;
(4)NaOH 遇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
故本题答案为:(1)①;
(2)不能;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2CO3+Ca(OH)2 ═CaCO3↓+2NaOH;
(4)2NaOH+CO2 =Na2CO3+H2O.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以及碳酸根的检验方法.
 
四、计算题(共1小题,6分)
14.(6分)(2014•安顺)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l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1g.
试求:
(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 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纯碱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差即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和反应后溶液中溶 质氯化钠的质量.
解答: 解: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64.4g+50g+11g﹣121g=4.4g(1分)
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106:44=x:4.4g 解之得 x=10.6g(1分)
117:44=y:4.4g 解之得 y=11.7g(1分)
碳酸钠纯度= ×100%≈96.4% (1分)
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11g﹣10.6g=0.4g
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0.4g=12.1g(1分)
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100%=10%(1分)
答:(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约为96.4%;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 化钠由原粉末中所含的氯化钠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两部分所组成,解题时要注意到这点.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