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政治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37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三十七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哲学生活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4.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6—7题。

6.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下列说法与“户枢不蠢 , 流水不腐”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闭门造车                       B.杞人忧天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干扰机制,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9-10题

9.历经长期的研究,RNA干扰终于被发现,这表明

A.人们能够穷尽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B.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D.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0.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成功发现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11.2006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和谐理念”已一周年。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果"、“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候也可以决定物质

12.2006年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载文: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五方面的具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直观具体性       D.主观能动性

13.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6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案(如右图),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据此回答15-17题:

15.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1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奥运会徽的创作思想与哲学观点的关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系统与要素                         B.共性与个性

C.内容与形式                         D.世界观与方法论

1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

A.否定过去的一切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要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

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19.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20.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普通电业工人李庆长的先进事迹。在哈尔滨市,无论哪个家庭、无论哪个单位用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传呼,他就会无偿献上最及时、最优质的服务。从人生价值看,上述材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需要、立场,都会导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21.近几年由于煤碳市场好,许多地方要求煤矿挖掘潜力多产煤。因此,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煤矿安全,但许多煤矿的生产安全被忽视了。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促进事物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2.走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蕴涵着一个普遍真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必须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新形势提出新理论 

23.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最近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一看法    

    A.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24.有一句古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任何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25.《牵手观音》是21位聋哑演员演出的舞蹈节目。主创人员把舞蹈的主题定位于“爱”与“善”:如果你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伸出一千只手来帮助你。这一主题诠释了        

    A.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C.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               D.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

26.以往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生活苦。家家户户春联基本反映的就是一个主题——发财。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变得殷实带动了农村春联内容的变迁。如今农村春联的内容也开始追求“超凡脱俗”。这说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7.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据资源紧缺的状况,目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这种发展理念能有效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主观符合客观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人的意识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8.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2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

 

 

 

四、辨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22分。

30.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31.“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

辨题:作为党的干部,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分。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可以有三点启示:第一,中美关系有着广泛的世界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了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第二,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回顾三十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波折,总的看来是前进的,目前态势是好的。中美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虽然也有分歧,但利益大于分歧,应该寻求共同利益、扩大合作领域。最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战略和长远,增进共识,妥善处理分歧,减少麻烦,不搞对抗,关键在领导层。“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分歧,那就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温家宝总理关于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答     案

1-5 D A B C D   6-10 B A D B D  11-15 C D A D C  16-21 D B C A B B

22.ABC     23.ACD      24.ACD      25.BC    26.BC     27.ACD

28.(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长征精神可以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9.(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30.(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态度决定一切”高度重视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正确的一面。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万能的,意识的作用再大,也必须受到物质的制约。 “态度决定一切”又夸大了这一能动作用,是不正确的。

(3)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的细节对事情的成败起决定作用。

(4)整体与部分是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一般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无法代替整体的功能,细节不可能决定成败。

3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作为党的干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

(2)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只是人生价值的贡献部分,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3)题目观点强调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正确的,但认为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是不正确的。对人生价值要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32.(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体现了这一道理。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历经波折,总的看是前进的,体现了这一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必须坚持一分为二。中美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

(4)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维护中美关系要增进共识,妥善处理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战略和长远,体现了这一道理。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搞对抗,关键在领导层,体现了这一道理。

 

阅读(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