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政治上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一

 

 

高二《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练习卷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单选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

2. 辩证的否定是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列宁 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

① 、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

②、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A. ①② 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对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B、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否定

C、创新是对真理的继承                  D、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肯定

9、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这说明

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④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而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证是              

A、学术创新       B、体制创新        C、加大资金投入     D、文化创新

11、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理论创新       B、体制创新        C、加大资金投入     D、文化创新

12、在各项创新中起保障作用的是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加大资金投入     D、文化创新

13、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

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  ③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   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15、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16、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17、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18、辨证否定的实质是

A、抛弃   B、克服   C、保留    D、扬弃

19、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20、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21、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22、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派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2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

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

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

D、理论创新无止境

26、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将虫子踩死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将小麦磨碎

2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

A.否定过去的一切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要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二、双选

28.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注意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这所以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是因为

A.它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它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它能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D.它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9.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将自主创新的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此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测、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出:

 A.创新更新的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C.只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就能推动技术进步

 D.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答案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二、双选

题号

28

29

答案

 

 

 

三辨析:

30、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四、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

31、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前提是把对真理的追求作为创新的主要动机。只有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才不会急功近利,才有持续创新、不畏艰辛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功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

(1)从哲学上讲,“天使”“留下的第三种人”应该怎样对待真理?

(2)从哲学上讲,为什么“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举例说明你打算怎样“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个以上)

 

 

 

 

 

 

 

 

 

 

 

 

一单选

1-5CADCD  6-10 DCACB  11-15ABDBA  16-20 BADBC  21-25 DDDCA  26-27CC

二双选

28、CD  29 、AD

30、(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知识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把辩证否定的实质与辩证否定的要求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31、⑴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6分每点2分)

(2)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3分)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3分)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去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分)

 

阅读(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