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政治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高考精炼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高考精炼
一、考点预览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二、考点训练
[考点1] 消费及其类型
考点1.1影响消费的因素

【例1】(09江苏卷8)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故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相关训练2-6题。
2.(09天津卷3)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以09年石油价格下调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参与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从选项看,C项体现的是汽油和汽车这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反比关系。A项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量之间应为反比关系;B项汽车购置税越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奖越小;D项居民收入越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将对大。本题难度不大,但是概念的理解很重要,看图时候亦应当谨小慎微,一步一步推理,不能图快而导致误选。
3.(08广东文基)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解析:高价位的优质大米在北京、上海消费很好,与当地居民收入有密切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
4.(2009•广东,9)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5.(2009•湛江高考测试题〈一〉)2008年12月2 日,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47美元,创下三年半来新低,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了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
A.生产决定消费,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价格与需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商品的价格处于不断的波动中,无规律可循
D.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6.房价上涨,销售旺盛。2009年8月,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前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近4成,个人按揭贷款增加近8成,逼近2007年全年新增个人按揭贷款的88.4%。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有(    )
①城区建设用地成本增加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
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  ④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A B A D
考点1.2消费类型
【例2】7.“过高的房价使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说明    (   )
A.我国的居民收入过低 
B.商品的价格高低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C.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的影响
D.居民对房屋的需求并不迫切
解析:住房消费按照产品类型属于有形商品消费,故第8题选A。“过高的房价使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是指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房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故选B。
8.据来自国家假日办的信息,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3.5%;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旅游消费属于(   )
①劳务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⑤租赁消费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旅游消费在消费的不同分类中分别属于劳务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故选D。
考点1.3消费结构
 [例3]9。目前,汽车消费正成为人们消费的一大热点,这说明    (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②我国人们的消费水平在提高 
③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发展资料型向享受型转变   ④人们正在高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该题选择汽车消费这一消费热点来考查学生对我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认识。汽车的热销说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所占的比重增加,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水平在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不是一种高消费。③④的说法不符合我围现阶段的消费实际。①②正确,故选A。
相关训练10-13题。
10.根据上题结论,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趋势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有    (     )
①发展住宅建设、家用轿车等产业 ②发展农村的家庭农副业,提高自给程度 
③发展服务业,重视假日经济     ④发展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小纺织厂、造纸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的愉悦和全面的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再逐步增加,所以在产业结构上会向住宅、家用轿车、服务业、假日经济上倾斜。应选①③,即C项。
11.(2009•江苏华罗模拟考试)时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都市一大时尚,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对此,错误的认识(   )
A.这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   B.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C.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D.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12.(08江苏单科)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解析:从题干“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这一趋势,来说明江苏近年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与题干重复,D项错误。
13.(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答案]C B C C
[考点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2.1 消费心理
[例4]14。去年8月,天津市第一家名品折扣店一一水牛城折扣店正式亮相。该店针对名品虚标价格的实际,以最大化的折扣,调动了人们的购物热情,给一直客流稀少的商圈带来了少有的热闹场面。上述现象是消费者(   )
A.求新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名心理引发的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消费心理和降价根本原因的理解。第7题应选B。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合理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故B为正确答案。ACD均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应予排除。
相关训练15-16题。
15.(07苏州调研)买房可以自行设计,旅游可以自定路线,穿衣服可以自行设计,使用手机可以自定铃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定制”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现象的出现 (    )
①说明体现求异心理的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导 
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生产者要针对客户的个性需求,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④有利于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节约社会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09•湛江高考测试题〈二〉)最近,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相关法案中关于“明星代言食品出事要追究连带责任”的规定,颇为公众关注。众多商家不惜花巨资请明星代言其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
A.攀比心理     B.求异心理     C.从众心理     D.求名心理
答:D D
考点2.2消费行为
[例5](2009•北京,25)17.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这条路径是
A.①→④→③   B.②→①→④   C.④→①→②   D.④→②→①
解析:本题的立意和角度很让人称道,估计金融危机的题大家做了不少,但是出的如此巧妙的题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金融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先出现哪些现象,然后出现哪些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金融危机,顾名思义,首先一定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出现了问题,紧随其后的是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那企业倒闭的直接后果是工人的失业,然后是居民收入减少和消费水平的下降。根据这样的因果关系我们选D。
相关训练题18-20题。
18.(07合肥质检)《中国财经报》报道,由上海市环保局倡导的“绿色饭店”在上海悄然兴起。所谓“绿色饭店”,就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抵制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    )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C.优化和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解析:该考点考察绿色消费这种消费行为的特点。检验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理智消费的四种行为的要求和不要求表现有清楚区别判断,属于基础题,但是得分率并不高,应引起重视。
19.2009年8月,据《市场参考报》统计,全国有35%的工薪家庭都有贷款消费的经历,贷款消费是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
①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②能够促使资金的流通 
③能刺激消费,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④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09•安徽无为高考模拟〈二〉)近期,国务院要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这样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作用 ④消费制约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A B


 

阅读()